~~
等到大學士的官轎過后,大街上才重新恢復了交通,便聽一個少年向另一個少年介紹道:“這里是皇上給高新鄭的賜宅,高相下野后也沒收回。剛才過去的是張江陵相公,聽說他是京城第一美男子呢……”
“不管他,先去長公主府再說!”另一個唇紅齒白的少年,放下了馬車的車簾,此時他心煩意亂,就是張居正也引不起他的興趣。
~~
此時的張太岳并不知道,他高呼不可戰勝的那個人,就在那輛馬車上,還是個十四五歲的少年而已……
四十歲的副總理的春節,就是這樣混雜著得意與焦躁,醞釀著改變朝堂的大事件……
張居正隆慶二年關鍵字——【煩】
三、‘大’字篇——海瑞
漫天的風雪掩蓋了大運河的航道。從昨日起,漕丁們終于停止了鏟冰,漕船全都靠了岸,這條連接南北的大動脈,終于暫時安靜了下來。
這讓到南京通政司去上任的海瑞,只好在臨清驛中過年了。
說是過年,其實元旦這一整天,海瑞連口飯都沒顧上吃。
因為慕名而來拜見他的人一波接一波,一直從他的房門口,排到了驛館外。
海瑞全都耐心的予以接見,聽他們控訴官府的欺壓,詢問他們有何冤情。
其實很多人并無冤情,只是純粹來看一看心中的偶像,請他簽個名,給他磕個頭罷了。
而這一切,都來自于那道《治安疏》。
海瑞之前,大明不乏直言敢諫之士,越中四諫、戊午三子,全都是青史留名的義士,但他們不敢跳出君君臣臣的框架,明明是皇帝犯的錯,卻只敢罵給他背黑鍋的人。只有海瑞敢于直指本源,說出了天下百姓敢怒不敢言的心里話——
‘嘉靖嘉靖、家家皆凈!’
‘蓋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距離那次震古爍今的上書,已經過去整整兩年了……
這兩年時間,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嘉靖皇帝在他上書第二年去世,他的兩個兒子長子中砥、次子中亮也相繼殤逝,而他這個罪魁禍首卻被從詔獄中放出,成為了全國人民的偶像,成為了活著的比干,成為了一顆不斷攀升的政壇新星……
這種世俗意義上的名利雙收,讓海瑞情何以堪?
他一度陷入極度的自責、極度的自我否定之中。當時,赦免他的旨意送到詔獄中,獄卒們擔心海瑞出去后,跟他們算招待不周的賬,便叫了一桌豐盛的酒席送給海瑞。
海瑞以為是斷頭飯,自然狼吞虎咽,準備吃飽了上路。可等他吃完了,獄卒們也不給他上枷鎖,反而告訴他真相,皇帝死了,他被赦免了。
海瑞聞言呆了半晌,然后撕心裂肺慟哭起來,哭得把吃下去的東西全都吐了出來,直到昏厥過去。
如果嘉靖皇帝在天有靈,知道這世上唯一一個真心為他而哭的人,是唯一罵他的那個人,不知該作何感想?
海瑞是真的悲痛,你說他愚忠也好,愚蠢也罷。他和其他讀書人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別人只把書上的圣人教誨掛在嘴上,他卻記在心里,身體力行。
所以他把皇帝當成天,當成了父親。父親有錯要勸諫,父親去世了,對他來說,那一刻天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