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可怕?”作家一愣。
“你看不出來?”徐渭抖一下手中的報紙,上頭紅色標題‘春雷行動順利結束’分外醒目。
“看不出來。”那報紙吳承恩早就看過。
“所以我就說,你得提高格局啊。格局太小,怎么寫出大文章來?”徐渭翻翻白眼,坐起身道:“江南集團這場蠶病阻擊戰,不了解內情的人,可能覺得沒什么大不了。不就是對付幾只蠶,幾只撲棱蛾子嗎?但像你這種觀看了全過程的人,難道不覺得嘆為觀止嗎?”
“確實嘆為觀止。”吳承恩老實點頭道:“從最初發現蠶病蔓延到現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能迅速動員這么多的力量,投入到疫情防控中。而且也沒有強征暴斂、騷擾百姓,甚至嘉湖之外的百姓,都不太知道這六個縣發生過什么。”
說著他嘆服道:“確實說明江南集團的獨到之處啊。”
“豈止是獨到?簡直就是蝎子拉屎獨一份!”徐渭提高聲調道:“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過去一個月,江南集團做到的事情,大明朝沒有任何官府能做得到。就是北京的朝廷也做不到!”
“這么夸張?”吳承恩不禁吃驚道:“當初你在胡公幕中,也做不到嗎?”公認胡宗憲抗倭成功的一大原因,就是強大的幕僚團幫他運籌帷幄、統籌協調。從而將江南地區無窮無盡的生產力,轉化為強大的軍事實力,才鑄就出戚家軍、俞家軍這樣武裝到牙齒的精銳之師。
“當年胡梅林要是有江南集團,抗倭哪用得了八年?”徐渭搖搖頭道:“最多三年就能把倭寇干爆。”
“這么夸張?”作家瞠目結舌。不過抗倭乃徐渭平生功業,他絕對不會為了吹捧趙昊,而自我貶低的。
“這還是因為需要收拾爛攤子,不然兩年就足夠了。”徐渭正色道:“那些兵書都沒讀過幾本的書呆子,以為打仗就只靠精兵強將。錯,大錯特錯,要真是那樣,成祖皇帝早就一統漠北了,也不用撤了交趾布政使司。太祖皇帝更不用定什么不征之國,把整個天下都打下來多痛快?”
“這我知道,出征太遠難免糧草不濟,師老兵疲嘛。”吳承恩道。
“那為什么漢武帝就能征服漠北,吞并安南呢?為什么唐朝可以打到天竺呢?”徐渭尖銳問道。
“這……”吳承恩登時語塞。
“這就是國力的強弱不同。我大明太遜了,哪怕開國盛時,也不及漢唐啊。”徐渭說著話鋒一轉道:“國力不只是你有多少人口,多少軍隊,多少糧草。還是你有沒有能力動員這些人口,調配這些物資,訓練武裝這些軍隊,保障他們征戰四方!”
“嗯……”吳承恩點點頭,他覺得徐渭說得有道理。
“當初我在胡梅林幕中時,最大的感受就是有力使不出。江南富甲天下,人口數千萬,浙直總督卻整日被下面人催糧催餉,疲于應付。都知道江南有錢,可錢在大戶手里,官府該窮還是窮。想強征吧,就會被他們的人彈劾。結果梅林公和我等想盡辦法、多方籌措,也不過勉強養出戚、俞兩支精兵。”
“唉,趙小子養海警的錢,早就超過梅林公了,他還下餃子似的造艦……”正是因為當初百般不容易,徐渭才能清楚體會到江南集團的強。
“確實可怕……”吳承恩這下也徹底明白徐渭的意思了。他是江南集團檢監委的委員,對耽羅警備區有多燒錢,造船有多燒錢自然一清二楚。只是他從沒想過,或者不愿去想,如果趙昊將江南集團轉為軍事存在,會是何等的恐怖。
其實江南集團早就有軍事存在了。
西山島兵工廠是大明最大的兵工廠,造出的槍炮質量遠超工部軍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