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一變,琴聲響起,幕布上又變戲法似的換成了另外兩位女史的形象,依然是栩栩如生的動圖……或是冷艷或是火熱,或是文靜或是靈動,全都截取最能彰顯她們美麗的片段。
“齊雙雙和艾愛兒!”
“姜玉兒和王彩姬!”
“蔣文仙和張奴兒!”
“陳玉英和脫十娘!”
“趙今燕和顧筠卿!”
這就是此次蓮臺仙會選出的金陵十二釵了。
要不是看著女史們還好端端立在臺上,人們真要以為她們被收入‘山河社稷圖’了。
“這是仙法啊!真是貨真價實的蓮臺仙會啊,一點不帶吹牛的!”這一刻,所有人全都五體投地,只覺目睹了千古未有之盛況。
這時,工匠才們把藏在水臺中的數千盞各式各色的花燈取出,懸掛在水臺上下周遭。一一點亮之后,登時七彩繽紛,噴云吐霧,令人目眩神迷。
芙蓉池中,數百艘畫舫都掛起首尾相銜,如聯珠般的羊角燈。與岸上酒樓的無數華燈交相輝映,共同把個芙蓉湖照亮的如白晝,燈影似霓虹,真叫個人間仙境一般。
為十二金釵排定名次的評比開始了。
這一輪的決定權,又回到了文人名士們手中。這也是主辦方雞賊的地方,白天兩場土豪當道,賺得盆滿缽滿固然好,但銅臭氣未免重了點。要是晚上還繼續靠吸金來排名,難免過猶不及,日后風評受害,反而不美。
所以晚上這一場就與金錢無關了,全靠名士品評來定名次,以此沖淡一下銅臭味。而且只有讓文人們拿到最終的決定權,他們心里才能舒坦,才能幫著吹捧啊。才能作文記述,廣而告之,讓蓮臺仙會全國聞名,經久不衰。
再者,只要名列十二金釵正冊,女史們日后的地位相仿、名聲相當,也沒必要非得為誰第一誰第二,爭競個你死我活了。這也正是主辦方的初衷,做大蛋糕、雨露均沾嘛。
所以白日里緊張浮躁的氣氛陡然消散。水臺上又恢復了從前品題名妓時,從容優雅的調調了。
十二金釵輪流登臺獻藝。第一個登臺的是王玉兒,她款款坐在臺上,輕啟朱唇,彈唱了一曲《青玉案》。
天籟之音讓聽者無不如癡如醉,真叫個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伊人就在燈火闌珊處。
王玉兒表演結束后,便沿著新搭起的‘鵲橋’,凌波微步,來到正對水臺的畫舫上,聆聽名士們給出的判詞。
只聽紅包居士……哦不,鴻苞居士屠隆品云:“瀛樓國色原名玉,瑤島天仙舊是王!”
須臾,銀幕上她的個人畫像旁,便投影出這兩句判詞。
“這評價真高,看來玉兒姑娘此次高居榜首不在話下了!”翹首以待的觀眾們紛紛言道,然后繼續翹首以待。
此時所有人都知道,大明詩壇遮羞布趙昊趙公子,將會為十二金釵贈詩了!這才是畫鳳點睛的濃墨重彩的一筆啊!
王玉兒謝過屠隆之后,又輕移蓮步,來到坐在上首的趙公子面前,斂衽道個萬福,然后接過侍女奉上的酒杯,用一雙纖纖玉手捧著,奉到趙公子面前。
“求公子垂青賜下仙篇,奴家愿薦枕席,無以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