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犯邊幾十載,雙手沾滿我大明子民的鮮血。從玉門關到山海關,他的惡行無人不曉!今日若與此大敵媾和,就如同漢朝和親、宋朝稱臣,喪權辱國!”趙貞吉義憤填膺道:“而且此例一開,等于向天下宣布造反不要緊,只要最后稱臣,罪名就可一筆勾銷,還能高官得做,厚祿得享!試問日后何人不敢反?我大明亡國也指日可待了!”
“大洲兄過慮了。”張居正卻緩緩搖頭道:“和親也好進貢也罷,是因為敵強我弱,打不過而求和的,主動權在于對方。如今我大明挾新勝之威,并非打不過蒙古人。是蒙古人要向我們稱臣,主動權在我們這邊,根本不是一碼事。”
“怎么不是一碼事?”趙貞吉哼一聲道:“俺答今天進貢,明天又背叛怎么辦?你能保證封他個王爺,就可以保證邊境久安嗎?”
“不能。”張居正搖頭道。
“那你還支持……”趙貞吉一臉‘你好糊涂’的表情。
“邊防軍事,本就是一天也不能懈怠的。怎能把大明的國防,寄托于蒙古人是否遵守合約上?就算是兄弟手足,也不能保證不生背叛之心,又怎能要我保證蒙古人會一直守約呢?”卻聽張居正正色道:
“再者,雙方兩百年來交戰不休,和封貢與否、背叛與否又有什么關系?眼下倘若能通過封貢,減少個幾年的戰亂就是賺到。就算日后韃子又背叛了,難道危害還能比一直打下去更大?至少我們獲得了休養生息、厲兵秣馬的機會不是?”
張居正的話堂堂正正,條理清晰,讓趙貞吉無可辯駁。再說下去,仿佛他就是因私怨而非廢公器的偏狹小人了。
趙貞吉壓下亂糟糟的心情,黑著臉問道:““這么說,你是要跟他一條道走到黑了?”
“不谷是大明的臣子,不是誰的家臣,凡是對國家有利的我就支持,對國家有害的我就反對!”張居正大義凜然道。
“好好,看來我們是道不同,不相與謀了!”趙貞吉一擺手,示意對方不要再說下去了。他來找張居正,是因為對方也是隆慶皇帝的老師,有些話讓他說,比自己說效果強之百倍。
另一方面,要是把張居正也拉過來,這樣內閣四人,三比一。再加上之前陳閣老也被高拱逼走,隆慶皇帝就是再愛他的高師傅,也知道該怎么取舍了。
可惜沒想到自己都已經亮出殺手锏了,張居正居然還是執迷不悟。
這下倒成自己提前泄露底牌了……
一念至此,趙貞吉心情惡劣的拿起桌上的彈章和信紙,徑直走出他的值房。
“大洲兄。”只聽張居正在身后喚一聲。
“……”趙貞吉站住腳,又生出一絲僥幸。
“還是算了吧,好不好哇?包括張子維在內,大家都是為了大明好呀。”卻聽張居正勸道:“沒必要搞得魚死網破的吧?”
趙貞吉略一沉默,回頭正色道:“我也說過,議和是亡國之舉,這話并不是針對他高閣老,就是換了誰主張此事,我也一樣死磕到底!”
說完,便蓬得一聲,毅然決然關門出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