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得到叔父的肯定,就是趙士禎最大的動力,馬上干勁十足的應下了。
~~
接著,趙公子又參觀了軍需庫房。
海島潮濕,食物很難長期保存,因此庫房都設在二層以上,而且米面豆類都是密封在大甕中保存的。副食也主要以不怕發霉的香腸、臘肉、臘魚、風干雞鴨、霉干菜、干海帶、雞鴨蛋之類為主。
軍械庫中,火藥是用油紙包好裝在瓷罐中,然后塞上木材,再以黃泥封口的。備用槍械也都是用油脂內外涂抹,一支支包在油紙里的……
總之無論任何物品,保存難度都遠遠高于內陸。如果不會妥善保管之法,不出一兩個月,就會彈盡糧絕、武器報廢的……
這都是通過不斷的發現問題,改進問題,一點點積累下來的經驗啊。也只有經過嚴格訓練的軍隊,才會如此注重細節。能做到這種程度的,當世恐怕只有趙昊的海警部隊了。哪怕是戚家軍,受限于官兵的文化素質,也不可能做到。
而且就算科學管理、嚴格管理,這里的損耗也大得離譜。整個水警局一千來人三十條船,每年的軍費就高達十萬兩銀子!
這要不是家里有礦還真養不起的。
呃,不過,人家家里真有礦……
在參觀棱堡三樓的銀庫時,趙公子看到了滿滿一倉庫的銀錠!
這些銀錠都是礦工們從石見銀山上挖掘煉鑄出來,然后運到溫泉津的。水警局官兵在城堡下驗收后,用安裝在三層的大力水手起重機吊上來入庫封存。
每隔三個月,會有運銀船跟隨主力艦隊來溫泉津清一次庫存。如此周而復始,已經來過五次了。
“這是多少銀子?”趙公子讓人把木箱的封條都撕開,享受著滿眼白花花的視覺沖擊力。
“一箱一百個銀錠,一個銀錠五十兩,這一共是一百箱。”負責銀庫的警務委員賈有財忙答道。
“那就是五十萬兩啊。”趙昊看著滿屋的銀子,不禁暗道,沒想到五十萬兩就這么多,本公子敲了老王幾百萬兩,也確實狠了點兒哈……
“這么說,一個季度能有五十萬兩銀子入庫?”
“去年差不多。今年提升明顯,這個月銀山上還能再送來兩次,差不多還有十萬兩的樣子。”賈有財道。
“那今年不得到兩百四十萬兩?”趙昊聞言大喜過望,他預計采用了大明的煉銀技術后,產量差不多能翻番,也就是年產兩百萬兩,沒想到還要多。
ps.抱歉,周末稍微歇了歇,本打算晚上碼一章早點兒發的,結果寫到現在。那第二更,就還是明天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