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風宴會后,林潤直接回到自己的行臺。潮州城自然有巡撫行轅的,而且規模還不小。
林潤稍事盥洗,換上身輕薄的夏袍,便在濃蔭匝地,蟬鳴陣陣的簽押房會見了趙守正。
“怎么樣,來前沒想到,潮汕佬這么難搞吧?”林潤一邊打趣,一邊繞過書案,來到靠墻的那一溜官帽椅旁,陪他就坐。
“是真沒想到。”趙守正苦笑道:“您是不知道啊,日夜都有人在衙門外盯著,唯恐我偷偷跑路一樣。”
“不過你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就得到潮州百姓的愛戴,也不能不說又是個奇跡。”林潤說完不由失笑道:“咦,我怎么說‘又’呢?”
兩人不禁相視而笑,同時想起了幾年前在南京應天巡撫衙門,初次會面時的情形。
當時天下著雨,吳中汛情十分嚴重,林潤自然憂心如焚。加之他素來厭惡眼高手低的書呆子,對朝廷忽然派個沒有經驗的新科狀元,到抗洪任務最艱巨的昆山縣擔任知縣,當然會十分抵觸。
因此初次見面的氣氛,絕對稱不上融洽。
說實話,考校之后,林潤對趙守正的評價并不高。趙守正對他提出的問題,雖然明顯做了功課,但回答只能算是中規中矩,而且聽起來就像背書一樣。
那略顯滯澀的思路,書生氣的應對,都讓林潤感到不妙。他甚至做好了自己親自去昆山,給趙守正補鍋的準備……
然而,結果卻是他大錯特錯了。趙狀元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以極短的時間凝聚起了昆山百姓,帶他們擋住了洪水,然后創造了‘一月成堤’的奇跡,最終建起了三百里長堤,把年年內澇嚴重的叫花昆山,重新變成了魚米之鄉。
雖然這里頭,趙狀元有個好兒子才是最重要的原因,但也絕對不能因此抹殺了趙守正的功績和能力。
而且趙守正在潮州‘又’創造了一起奇跡,這次可沒有他兒子幫忙吧?
因此林中丞心悅誠服的贊許道:“不愧是狀元公,不同凡響啊!果然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
趙二爺老臉一紅,忙謙虛道:“下官只是盡了本分罷了。”
“如今記得為官本分的可不多了。”林潤不禁嘆口氣道:“也難怪潮州百姓會舍不得你。”
“下官只是……恰逢其會罷了,我看他們也是病急亂投醫,也不管這稻草能不能救命,先死死抓住再說。等過去這段時間,就會冷靜下來的。”趙守正忙無奈苦笑道:“殊不知,他們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哦?”林潤一愣怔,旋即才明白他的意思,一擺手道:“你不要有顧慮,侯知府是侯知府,你是你,你們的情況完全不同。”
“唉,無論如何,下官也算深深體會到,侯知府的無奈了。真是‘嗟予有口莫能辯,嘆息但以兩手捫’吶。不過中丞放心,我已經跟那些人過說了,他們若是跟你提什么非分要求,我就只有跳江明志了。”
“不至于不至于,潮汕人想留你是他們精明過人的體現。真要是你來當這個知府,他們可占天大的便宜了。”林潤哈哈大笑一陣,然后斂住笑容,目光深邃的看著他,問道:“不過,你是怎么想的?有興趣挑這副擔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