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聚景閣堂中,‘宅仁醫會’的兩位名醫在講解他們的醫案。
其中馬銘鞠在治療楊梅瘡方面經驗十分豐富,這醫案便以他的處方為主。他們給出的是先內服‘三黃敗毒散’,外用‘白杏膏’涂抹在潰爛處。用三黃敗毒散十數劑后,再以‘身臥煙霞’之法熏蒸,當可大好。
金院判聽得連連點頭,心說這馬銘鞠果然名不虛傳,出手不凡。
其實金院判本身水平還是有的,只是在宮里,有些事比人的死活更重要,哪怕是皇帝的死活。是以他束手束腳,明知道該怎么治,為了尊者諱他也不敢用藥。因為太醫院所有醫案都要歸檔作為史料的。后人一查不就什么都明白了?
他挺羨慕這些民間的大夫的無拘無束,或者說不知死活的……
待馬銘鞠這邊稟報結束,便輪到萬密齋和李時珍了。兩人呈上方才開好的處方,并由李時珍做了講解,內容與之前對趙昊說的大體一致。
等他說完,高拱便對金院判道:“你來評判一下吧。”
“是。”金院判忙恭聲應下,字斟句酌道:“兩邊名醫的診斷大差不差,都認為皇上是熱邪化火,火熾成毒,毒勢囂張,充斥表里,熾盛燔灼,烈于氣分,犯及營分之氣營兩燔證。其著眼也都在祛毒上,應該說從這點上都沒錯。”
高拱微微點頭。
珠簾后的兩宮娘娘也緊張的拉住了手,期待著有藥到病除的方子出現。
“至于治療上,宅仁醫會的方子先后治則、表里同治,看上去還是很周全的,挑不出毛病來。”金院判頓一下,接著道:“至于江南醫院的方子,大約能看出是防風通圣散的加減,不過重用硝、黃,是不是猛了些?”
“亂世用重典嘛,不猛一點怎么能拔去邪毒?”李時珍忍不住搶白一句。他最看不管太醫院的一點,就是用藥從來四平八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要吃不死人就好,至于治不治病,從來不是優先考慮的事兒。
“這個先不論。”金院判擺擺手,拿著他開的處方念道:“那給大蒜素靜脈注射是什么情況?青霉素注射又是何物?”
“類似于打金針,只是將針頭改為空心,把藥物直接打入病患血管中。”李時珍解釋道。
“血管又是何物?”金院判越聽越糊涂。
李時珍和萬密齋對視一眼,就知道壞菜了。
在以保守著稱的太醫院面前,當你需要先向評審方科普新知識時,就不要指望自己的方案能勝出了……
ps.這更算是昨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