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兄弟真會說話。”趙錦笑得合不攏嘴,跟趙昊碰一杯。
“那么說,此番大廷推,我也得把票投給王國光了?”趙守正問道。
“那還用說?”趙立本白他一眼。
按照慣例,正常三品以上官員,由大九卿及三品以上官員廷推。
因為閣臣和吏、兵二部尚書職權尤重,故而參與廷推者也最多,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五品以上官員,以及六科給事中、十三道御史,在京者都要參加。其人數之多,不啻一次小型朝會了,故而俗稱‘大廷推’。
之所以要讓更多的官員參與廷推,自然是為了更廣泛的代表百官的意見,防止權臣或某一派系把控這幾個位高權重的官位了。
反過來,吏、兵二部尚書之所以能跟大學士分庭抗禮,也是拜大廷推所賜。眾望所歸者,腰桿自然就硬。
不過這套被百官視為神圣不可侵犯的廷推之法,也已經被張相公給破壞了。
萬歷元年,吏部尚書楊博病重致仕,當時廷推繼任吏部尚書者時,首推左都御史葛守禮,拍在第二位的是工部尚書朱衡,第三才是張瀚。
然而廷推結果報上去,張相公厭惡葛守禮魯莽剛直,朱衡倚老賣老,便悍然破壞規矩,越過前兩位,特拔了資望最淺的張瀚為吏部尚書。
這也導致了吏部被內閣操控,進退大臣皆由張相公一念之間。
年深日久,張瀚飽受詬病,整天被人罵丟盡天官臉面,才有了前番物極必反之舉,算是稍稍給自己正了名。
不過這并不能改變,廷推已經被張相公控制的現狀。
這陣子王篆、曾省吾等張黨骨干,四處放風說張相公屬意王國光掌銓。就是要讓人識相點,把票投給大司徒,別瞎投亂投,害得張相公再次破格特拔,有損廷推的神圣。
~~
“這樣一來,吏部、兵部可都是山西人的了。”趙二爺吃兩筷子涮羊肉,忽然發現了了不得的情況道:“天下文武都歸他們進退,這太不合適了吧?”
“還行,能想到這個,有長進。”趙立本冷笑一聲,也不知是夸他還是譏諷。
趙二爺心態好,搞不清的一律往好處想……
“肯定不能讓他們同掌吏、兵二部的。”趙錦忙笑道:“所以兵部尚書王崇古已經上本請求致仕了,就是為了保住王國光這個天官。”
“老西兒真是團結,再瞧瞧咱們江南幫,各有各的主張。”趙昊半開玩笑半認真道:“也難怪連最后一個尚書都丟了。”
“……”趙錦一陣汗顏道:“咱們江南幫想來如此,而和不同,黨而不群嘛。”
“就是一盤散沙,還好意思說。”趙立本哂笑一聲,說著話鋒一轉道:
“不過眼下,有個連本帶利賺回來的機會。你們可不能再拉胯了!”
ps.先發后改,今晚沒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