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江浙閩地區完成了雙季稻的推廣,臺灣、廣東南部、呂宋已經開始推廣種植三季稻。雖然三季稻的口感比雙季稻略差,但在這個年代,除了達官貴人之外,也就只有江南地區先富起來的百姓,才會挑剔大米的口感吧。
百分之九十的老百姓,連純糙米飯都吃不起,得摻著雜糧野菜一起煮。連遠遠不到挑剔口感的時候。
加上天公作美,二五期間風調雨順,糧食連年豐收,產量屢創新高自然不奇怪了。
要是換了從前,米價不知得跌到哪里去。
但江南集團為避免谷賤傷農,一直以保護價敞開收購稻米。幾年下來,集團在江南的各處倉庫里的寸米都堆積如山。
趙公子不得不在耽羅、琉球、臺灣、呂宋、三亞等有海警駐扎的地方,建造超大的糧倉來容納這些收購來的糧食。每年都是好大一筆開銷呢。
當然也不全是好消息。比如玉米、土豆和地瓜的本土化種植,便都遇到了適應性的問題。各處試驗田的產量,每年都在明顯的退化。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只能年復一年的選種優育,希望這些南美來客能盡快適應大明的環境了……
~~
商業方面,二五期間,集團依然牢牢掌握著大明海上貿易的壟斷權,并在南洋海面基本確立了統治權。
如今從馬六甲到呂宋,都已經在海警艦隊的控制之下。雖然南洋的海盜如野草一般,燒了一茬又一茬,但沒有任何能成氣候的,并不能威脅到集團航運。反而有效的阻止了走私商的產生,讓集團可以獨享壟斷貿易。
二五期間,皇家海運和南海海運的運費收入連年激增,早已經實現盈利。在萬歷五年,僅皇家海運為集團貢獻的利潤就超過了一千萬兩。南海海運也有兩百萬兩左右。
如今江南集團陣營擁有千料沙船四千艘,兩千料的海船三千艘,其中兩千艘是在二五計劃中建造的。
其實比起一五期間,貨船的建造噸位下降了不少。而東南造船業的規模卻擴大了整整一倍,三大造船廠的船工加相關上下游從業人員已經超過十萬人了!
這是因為大部分的熟練工匠都被江南造船廠和在呂宋新建的永夏造船廠吸走了。而這兩大造船廠都是用來造艦的!
二五期間,江南廠共新建了八艘戰列艦、十六艘巡洋艦,三十二艘驅逐艦,六十四艘護衛艦。
全部的戰列艦和八成的巡洋艦都劃撥給了在呂宋監視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戰略艦隊。驅逐艦和護衛艦則用來給各警備區水警局換裝。
等到永夏造船廠也能達到這樣的產能之后,有了雙船廠的支援,海警艦隊就徹底可以拳打葡萄牙、腳踢西班牙,稱雄亞洲、走向世界了!
ps.先發后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