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定會將陛下的話轉告給我家主人,想必,我家主人定會給陛下一個滿意的答復。”那人聞言連忙說道。
“哈哈!這就好!”劉宏聞言這才再次大笑道。
張溫確實給了靈帝劉宏一個滿意的答復,事實上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身為司空的他,又如何聽不懂劉宏那言外之意呢?足足兩千萬錢,讓劉宏開開心心的將他的司空之職給撤了,順便給了他一個太尉的頭銜。
同時,張溫也算是開了一個先河,整個大漢朝唯一一個不是在雒陽就任的三公。
不過嚴格來說,劉宏告訴張溫那番話,雖然確實是打算要錢,但卻也不是全部都是威脅。因為在他以及朝中諸多士大夫們看來,三公也確實該換人了。
畢竟,一直以來三公就很少有一當當個十幾年的,多則4、5年,少則當年就換人的例子比比皆是。原因也很簡單,天災**,總得有人出來負責吧?身為皇帝,自然不可能負責這種事情,那么三公,就是很不錯的人選了。
于是,隔天在朝會之中,劉宏就宣布了三公的人士變動,司徒袁隗免,廷尉崔烈替。太尉鄧盛免,司空張溫替。司空張溫免,特進楊賜替。只是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是,楊賜在上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因病逝世。不得已,劉宏再命光祿大夫許相接替司空一職。
楊賜乃是弘農楊氏之人,乃是天下最大的世家之一,所以楊賜之死,劉宏給了楊賜一個風光大葬,各種賞賜,甚至他自己也身穿喪服,同時上天不上朝以示敬意。
而在其后,因為董卓的功勞,以及張讓幫其說了大量的好話,劉宏封其為斄鄉侯,并賞食邑1000戶。
一時間,朝廷之內,宦官的勢力再次膨脹起來,不單單是因為依附宦官的董卓在涼州取得了唯一的一場勝利,狠狠的打了所有人的臉,更是因為楊賜病逝了。
楊賜乃是弘農楊氏之人,而弘農楊氏乃是和汝南袁氏同樣的名門望族。門下弟子故吏無數,雖然還有其子楊彪,但楊賜的死,顯然對于士大夫勢力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而且,崔烈和張溫之所以成為三公之一的原因,也通過某些渠道不脛而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更別說還有一群人巴不得讓別人知道呢。雖然現桓帝、靈帝以來,買官賣官的事情并不罕見,而劉宏也確實將三公明碼標價的掛牌叫賣,但劉宏賣是一回事,有人真的去買,可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畢竟,三公這個位置,可不是任何人都能夠擔任的,可以說每一個擔任三公之人,本身就是德高望重之人。
而就在這種時候,李義的上疏,也抵達了雒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