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李義正式在領內推出新幣,新幣按照雒陽、并州等地的最低消費水準,分為了金、銀、銅三種,每種又分為一銖、二銖、五銖和十銖四種重量,并頒布了三種貨幣的兌換標準。錢幣上,有專門設計出來的獨特圖案,復雜且精美,根本不是以往的錢幣能夠相提并論的。
而這一切能夠實行,自然得多虧了工部的存在。這個部門在李義建立之初,雖然是為了吸引大量的能工巧匠,以研發出更多、更好的武器。但對于民生的發展,這個部門卻也貢獻良多。
灌溉的水車、耕田的犁耙……各種關系到百姓生活的器具被他們不斷的研發出來,并推陳出新。可以說,李義治下的百姓生活能夠變得越發美好,這個部門絕對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不過話說回來,李義推行新幣,算是又在歷史上寫上了濃重的一筆,因為在他之前,金、銀僅僅只是作為貴重物品的材料存在。雖然十分珍貴,但沒有人用其作為交易貨幣來使用。
究其原因,一方面自然是因為金、銀的產量遠遠比不上銅礦,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因為開采出來的金、銀,基本都變成了珍貴的工藝品,擺在了各個世家、官吏乃至皇室之中。這種情況下,哪里還有多余的金、銀去鑄造錢幣呢?
不過到了李義這邊,這些就不再是問題了。李義的治下有金、銀礦,在發現之后,李義可以說是恨不得一口氣將其全部挖出來一樣,不斷派遣奴婢、罪犯前往開采。
同時,在攻下長安之后,城內庫房中那堆積如山的財物自然也到了李義的手中。幾乎沒有任何猶豫,李義就直接下令將那些只能看卻沒屁用的金、銀制品全都融了。
雖然不知道李義的這種做法會不會在后世落一個文物古董毀滅者的稱號,但李義可不會在乎那么多。雖然李義也是一個很奢侈、很喜歡享受的人,但他卻更多的是屬于那種實用主義的奢侈和享受。對于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東西,李義卻是沒有半分的興趣。
當然,李義這么做的目的最大的原因,還是借此來充實自己的錢庫。畢竟,原本只能擺放在房中觀賞的工藝品變成了可以流通使用的錢幣,這不就代表著李義憑空得了一大筆錢財嗎?
雖然以往金、銀也擁有價格,但因為過于貴重,絕大部分的金、銀基本只在世家、皇室、大商賈等中間流通。而李義鑄造的這種新幣,卻是讓百姓也能夠使用上。這其中的變化可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李義絕大部分的錢財,可都是花在治下百姓的身上。
至于百姓是否會接受?李義卻是毫不擔心。因為早在決定推行新幣的時候,他就已經通過報紙為新幣預熱,為百姓們普及各種關于新幣的好處。要知道報紙已經是李義治下百姓必不可少的存在,甚至在其他地方,報紙也是深受百姓們的追捧。哪怕曹操等人屢次下令禁止,哪怕其他地方的百姓大多目不識丁,也無法阻止他們的這種熱情。
而事實上,百姓對于新幣的接受程度,遠比李義想象的更好。一經推行,各個縣城新設立的錢莊就已經人滿為患,無數百姓或背或用車拉,帶著大量的銅錢趕來兌換。這讓錢莊的官吏不得不加派人手來協助兌換,同時加強戒備以防宵小作亂。
尤其是京兆尹、右扶風、涼州等地,因為深受大錢之害,讓他們早就期望著官府能夠出面治理錢幣的問題了。所以當錢莊正式開啟兌換的那一天,這些地方完全可以說是萬人空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