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磁共振片和x光片插在背光板上,在外行人看來頗有些混亂,凌然則看的津津有味。
大師級的磁共振片的閱讀能力,帶來的體驗,對臨床醫生來說,就像是開了天眼一樣,不用解剖而勝似解剖的清晰感,只要用過了,就離不開了。這比從影像科的醫生那里得到的只言片語要有用的多。就是影像科醫生自己,在不懂專業的情況下,也不能得到凌然所能得到的大量信息。
未來的醫療環境,對于醫生的閱片能力的要求,肯定是越來越高的,但就目前來說,普及還非常困難。
本科畢業的醫學生不做專項訓練,必然是看磁共振如看天書的。
而凌然的大師級閱片能力,卻是比大部分的影像科醫生還要強。
為了做好自己的第一例神經束膜吻合術,凌然看了很久,看的很仔細。
對于肌腱和神經的縫合的次序,刀口的展開方向等等,凌然都在腦海中,仔細的思量了一番。
以前做tang法,那是固定的術式,固定的次序,并不牽扯到別的什么,按部就班的做就是了。
加上神經吻合術就不同了。
這就好像原本計劃建一座大橋,現在要建一座立交橋,大橋可以按部就班的設計,立交橋就必須因地制宜的做考慮了。
呂文斌等人雖然有些奇怪,可還是安靜如貓。
“開始吧。”凌然回到了手術臺前,面無表情的道:“屈指功能重建術,合并尺神經束膜吻合。今天的手術和往常有所不同,要打起精神來。”
凌然特別提醒了一聲,就以持弓式開端,輕輕的劃開了一個十二厘米長的大口子。
呂文斌看的眼神一凝。
住院醫做久了,看看主刀的開口,有時候都可以猜到很多。
不提個人習慣,同一個主刀在同一個術式中,開口越大,手術越難。
凌然是一個很注意開口美觀的醫生,此時劃出一個超標準的大口,立即就震醒了呂文斌。
不用凌然多說,呂文斌就趕緊夾著紗布上陣了。
凌然穩定而緩慢劃開病人的肌肉層,完全不求速度了。
呂文斌更加競爭而積極的參與了進來。
熟悉的屈肌腱縫合,即使凌然刻意的穩了穩,還是很快就完成了,緊接著,就是神經束膜吻合術。
人體的神經,是好像網線一樣的構造。
核心是多根束膜,它們是發揮作用的部分,就像是網線里的雙絞線,外膜像是網線的皮。
所不同的是,因為神經的生物性,它是有自我愈合能力的。
在此基礎上,神經吻合術通常有三種,分別是外膜吻合,束膜吻合,外膜與束膜同時吻合,用的最多的是外膜吻合,也就是把皮縫起來,里面自己長。
長的好壞,醫生能有一定的控制,但不能完全控制。
束膜吻合的控制性就更強了,但難度也要大的多。外膜縫合往往還可以采用肉眼,束膜縫合就完全不可能了。
呂文斌有些擔心的看向戴著顯微眼鏡的凌然。
他是沒戴顯微鏡的,因此有些看不清凌然的操作。他甚至連線都看不清,10-0的縫線移動起來,是真正的細不可查。
“束膜確實蠻堅韌的。”凌然突然來了一句。
呂文斌愣了一下,也好奇的問:“比豬皮還韌?”
凌然想想,道:“韌多了。像豬腳皮。”
呂文斌了然。
“好了。”凌然快速的用持針器打結,宣布縫合完成。
呂文斌訝然:“就縫好了?束膜有好幾根吧。”
“都縫好了。”凌然吁了一口氣,接著就開始關閉創口。
原本已經準備好了縫皮的呂文斌呆了一下,只好繼續乖乖的打下手,心里安慰自己:今天這個手術比較重要,凌醫生比較重視。不要怕,是技術性調整,不要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