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熟悉的,又趕緊拿出手機,開始查詢。
紀天祿重重的咳嗽兩聲,道:“目前的傳統切開法的失血量,在150到200左右。”
他說的還少了一點,以免顯得國內的醫療水平弱雞。
有動作快的醫生已經查到了東西,就點頭收起了手機,也有人用英語介紹道:“現在有限切開的失血量大約70毫升,微創的失血量大約是30毫升,全手術過程。”
比較起來,凌然的手術到目前為止,失血量就超過微創手術的失血量了,全手術下來,肯定也要超過有線切開手術的失血量。
這是手術形式所限,單就傳統切開的模式來看,本次手術到目前為止的失血量就很少了。
“這就是方案a的原理啊。”莫里斯醫生半是好奇的向紀天祿詢問:“降低出血量,提高跟腱縫合的強度?”
“失血量只是……表象。”紀天祿讓翻譯又翻了一遍,再道:“方案a的最終目的是減少破壞的血管,維持血管網的正常運作,給跟腱提供充足的血供。”
“唔……很好的思路。”莫里斯醫生說著笑一笑:“也很困難。”
“凌醫生的水平非常高。”紀天祿趁機幫凌然宣傳一波。這時候宣傳醫院或者自己都是沒意義的,宣傳李然就是宣傳方案a,就是宣傳祝同益和他的醫院。
“應該可以做加強縫合。”玩了一會跟腱,做出了判斷。
余媛在旁手忙腳亂的做起了準備。
一助的功能可多可少,對于有經驗的主刀來說,一個能扶繩子的一助也能用,一個什么都會做的一助也能用。
紀天祿沒有參加手術,就在旁邊看著,見凌然做的加強縫合一如既往的流暢,也就暗暗點頭。
四周旁觀的醫生卻是不由自主的靠前來。
因為攔阻帶的關系,一群醫生們,只能腰貼著帶子,腳踩著線,腦袋拼命的往前伸。
最過分的,已然用上了金雞獨立的招數。
“對合的很整齊。”
“雙倍的加強縫合了。”
“如果沒有并發癥的話,這個強度是可以了。”
不論是中國醫生還是外國醫生,此時都用英文交流,倒是沒什么障礙。
演講用的語言偏于復雜,相比起日常交流,要困難太多了。
此時大家討論同一個話題,連蒙帶猜的用英語,大部分人都沒什么問題。
“血管鉗。”
“抽吸。”
“縫線用普迪思的。”
凌然的動作迅速,命令也非常快。
“確實是保留了很多的血管網。”
手術室內外旁觀的醫生們,慢慢的看出了門道來。
凌然借著200次的解剖經驗,果斷的更改入路,切斷的血管更少了,再加上縫合的血管,既減少了手術時間,而且保證了血供,降低了出血。
在此之外,所有的操作,就都是凌然做過無數遍的熟悉操作了。
凌然越做越順手,圈外的醫生們也越看越起勁。
當然,外行人看的是很無聊的,完美的跟腱修補術,既沒有什么特別的狀況發生,也沒有激烈的對話和兇猛的動作,凌然整場手術做下來,都是波瀾不驚的,就像是總在一個餐廳里相親的男人,遇到一名沒什么興趣的女人,徒勞無功的投喂自己似的。
“完成了。”凌然親自縫皮后,剪短了縫線,丟掉了剪刀。再向眾人點點頭,徑自出了手術室。
他的手套上都是血,手術服也不干凈,并不是摟摟抱抱的時間。
旁觀手術的醫生,像是商量好了似的,齊刷刷的拿出手機,開始拍照與自拍。
骨關節與運動醫學中心的住院醫,也手忙腳亂的掏出自己拆成散件的手機,裝上電池,按上后蓋,滿懷期待的開機,再欣喜的抬起頭來……
“紀主任,您的眼神真亮。”住院醫憨厚的笑著,順手摳掉了剛裝上的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