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然有了自己的病區以后,就很少再跨界游蕩了。
這是他很早以前就養成的習慣,在自己習慣了一片區域后,就在該區域溜達,安全性是最高的。最起碼,突如其來的尖叫聲,會少很多。
霍從軍將急診科老病區的一大半劃給了凌治療組,其實也就是承認了既定的事實——急診科的留觀室,大部分都是給凌然用去的,如今不過是明確了而已。
凌然也因此有了自己固定的巡視區域。對此感覺最開心的莫過于小護士們。大家只要守在凌然的必經之路上就好了。
醫院的護理工作繁復的令人煩躁,也就是看到凌然才能讓人開心一番。
秉承著這種念頭的小護士們,以前所未有的工作態度,執行著凌然合理或不合理的政策。
繼洗手政策和拖鞋政策之后,醫療器械多次檢查政策也被執行了下來,接著又是強化的清洗制度。
等到院感科反應過來的時候,凌治療組已經嚴密的被從內部隔離開了似的。
“執行力倒是蠻不錯的。”院感科的醫生前來參觀,看著病區留觀室里到處懸掛的“洗手!”的標語,頗為感慨。
相對于其他科室的專業性,院感科的工作其實更單純,他的職責除了監督消毒方案等大的項目之外,就是六個字:洗手!洗手!洗手!
而要想讓醫生和護士們時時刻刻的洗手,并不容易;。
所以,院感科的工作與其說是醫療服務,不如說是行政管理。
他們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體力,去與醫生們搏斗,與護士們抗爭,或者用斗智斗勇來形容更恰如其分。
因此,看到凌-治療組的病區,幾位院感科的干部竟然覺得頗為帶感。
“做的是真好。”
“哎,你看,那個護士進門都用酒精凝膠了。”
“病人家屬……我了個去,病人家屬進門都知道用酒精凝膠的?”
幾名院感科的干部從冷眼旁觀到大呼小叫的,也就經過了三分鐘時間。
在院感做的久了,比在腫瘤科還絕望。腫瘤病人至少有治好的,大部分也還算聽話。院感正好相反,做一輩子的院感,可能都沒有什么成就感。用好聽的話來說,是“善戰者無赫赫戰功”,用不好聽的話來說,就是“有鍋才找你”。
最重要的是,做院感的不管做的工作有多細致,一旦放松,前面的積累都毫無意義了。
這就好像掃地掃的非常干凈,并不會讓房間的清潔時間保持的更久一樣。
望著像是得到了充分教育的醫護人員和病人,以及病人家屬,幾名院感科的干部越看越是喜歡。
凌然卻是沒什么感覺,只是笑笑,道:“大家都很配合。”
院感科眾人頓時淚流滿面。
“配合”一詞,對院感科可真的是稀罕。花式不配合,他們倒是體會的很多。
“凌醫生早。”
“凌醫生,我買了一款枸杞味的酒精凝膠,你試試看。”
“凌醫生好。”
幾名小護士路過,嘻嘻哈哈的打招呼,順便投給凌然一瓶酒精凝膠。
凌然笑著道謝,當場打開來嘗試了一下。
果然是枸杞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