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而言之,太難太偏的,中年醫生自己都做不了,更沒有發揮的空間。脾切除已經是他的射程范圍內,比較恰當的選擇了。當然,也得有合適的病人。
如泰武中心醫院這樣的地區頂級三甲,中高級醫生手里,都攥著一疊的病人住院單,全是日常積累下來的擇期手術病人,因為病床不夠,病人的病情又不緊急,所以都是見縫插針的安排。有空位了,就打電話通知病人前來住院做手術。中年醫生也是找了好幾個相熟的醫生,才選了這么一位愿意用達芬奇機器人做脾切除的。
用達芬奇機器人做脾切除,其實已經算是達芬奇機器人的高端操作了,不可能全盤復制腹腔鏡和開腹手術的模式,而有一些再創造的點子。
中年醫生對此頗有心得,穩穩的坐回到控制臺前,道:“凌醫生有信心的話,咱們就開始。凌醫生要不要看一個手術視頻?”
凌然閉目沉思,沒有立即回答。
中年醫生等了半分鐘,就準備再次開口。
這時候,凌然睜眼,道:“游離脾動脈,預結扎的話,應該問題不大。脾蒂離斷可以做備選方案。嗯,有手術視頻就看一下。”
中年醫生聽的一愣,勉力笑了笑,掏出手機,翻了好半天。
兩個問題,毫不留情的展現了凌然對脾切除的理解,中年醫生不禁有種彎道超車卻發現仍然被套圈的情緒縈繞于腦海中。
不等他翻出來,余媛已經舉著自己半張臉那么大的手機屏幕,站在了凌然面前。她將手機貼在額頭上,腦門稍頂著。高度正好。
凌然道謝之后,就在余媛頭頂快進滑動,一會的功夫,就將手術看完了。
大部分的步驟其實都是不用去看的,達芬奇機器人并不是什么神秘特殊的機器,除了機械臂的旋轉角度異常大以外,它并不改變手術的本質。事實上,達芬奇機器人更多的是帶給病人以好處。它可以讓醫生在更小創傷的情況下完成手術,它還可以讓醫生在體力不佳,乃至于手抖等情況下,也能順利進行手術,它還改善了視野,能夠幫助醫生厘清組織關系,但說實話,如果不考慮病人的耐受,只考慮手術本身的話,大部分醫生寧愿做開放式手術。
開放式手術,才是外科醫生的浪漫,直視淋漓的鮮血,才是外科醫生的情懷!
當然,隨著達芬奇機器人的普及,一些新的術式必然被發明,一些改良的術式必然會出現,但這并不意味著老的術式就不能用了,或者不好用了。
這就好像自動擋的汽車取代了手動擋的汽車一樣,對新手或普通司機來說,世界似乎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對高端車手來說,自動擋挺好,手動擋的時代也遠未結束,手動擋時代的技巧依然有用,更重要的是,手動擋時代的賽車邏輯并未發生變化。
“用達芬奇,組織前后的相對關系看的就很清楚了。”凌然點點頭,看向中年醫生道:“那我們開始手術?”
“您覺得沒問題就開始。”中年醫生本來還等著凌然謙虛的咨詢的。畢竟,視頻與實操終究是有所不同的,否則,那么多偏遠地區的小醫院的小醫生們又何至于沒有出頭之日,總有幾個愿意認真看視頻甚至背視頻的孩子的。
但是,凌然不問,中年醫生也就懶得講了,或者說,也無從去說,總不能拉著凌然上一堂課。
所以,他所有的想法最終也就凝結成了一個念頭,與上臺手術相同的念頭:我等你來問。
而在控制臺的后方,一種仰首觀看的醫生中,馬硯麟的念頭更要重得多:這個世界,好像跟我想的不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