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人的思維有時候確實需要變通一下。
就像朱翊镠,之前似乎從未想過侵占他國的領地,只求將原本應該屬于大明的領地明確下來并收回。
所以即便朝鮮使者來求助大明幫他們打日本人,條件是“愿內屬”,朱翊镠都沒有答應,而只是承諾可以幫朝鮮打日本,也就是抗日援朝。
如果答應接納朝鮮,首先當然不是侵略了,只能算一種交換。
因為站在朝鮮民族的角度,還不確定大明是否愿意出兵呢,所以才會主動提出“愿內屬”作為交換條件。
但之前朱翊镠想著,這個“愿內屬”恐怕也只是附屬國,而不是像徐文穎所說的那樣,將整個朝鮮民族融入大明朝鮮族,使其成為大明的一部分。
故而沒想趁人之危答應,本心是為朝鮮好,但徐文穎所說似乎也有幾分道理,此時不接納朝鮮,將來也會被日本霸占,淪為小日本的殖民地。
那是不是還不如現在將他們收了
但如果收,就得需要與朝鮮進一步溝通,“愿內屬”到底以何種方式。
日本虎視眈眈,不斷滲入朝鮮,朝鮮肯定也是意識到了危機,才提出“愿內屬”作為交換以尋求大明的庇護。
至于接納朝鮮的好處,如果狠心肯定是有好處的,剝削掠奪嘛,這個誰不會只是想不想的問題。
朱翊镠一個人在靜靜沉思。
盡管覺得可行,但還是在猶豫,朝鮮這個時候“愿內屬”,是因為日本來攻打他們,是因為他們自身實力不行。
可隨著各民族的覺醒與進步,難道還愿意一直內屬嗎全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遲早會發生,是國家都要獨立,不會甘于被任何一個國家淪為殖民地。
朝鮮民族也是一樣。
況且不一定“愿內屬”到那個時候。
可如果答應接納朝鮮,一開始就對他們進行剝削,那既不是朱翊镠心之所向,也肯定行不通。
朝鮮人又不傻,對他們剝削,他們就不知道反抗為什么寧可主動提出要求“內屬”大明,也要奮起反抗日本不就是因為感受到日本對他們不友好嗎
況且,如果答應接納朝鮮,朝鮮要求享受像滿族、蒙古族一樣的待遇,大明該怎么辦負擔太重了。
除非他們只進貢不索取。
想來想去,朱翊镠覺得這是唯一可以答應接納朝鮮的方式。
不然,朱翊镠都會有疑慮。
可只進貢不索取這樣又能堅持多久呢但朱翊镠也只能接受以這樣的方式“內屬”大明。
想明白并確定這一點后,他覺得可以回答徐文穎。
剛一出來,便看見田義鼻青臉腫的回來了。
“怎么回事兒”朱翊镠忙問。
“萬歲爺,奴婢也想試飛,卻從空中摔下來,所以,所以”
“你這么大年紀了,瞎摻和什么摔傷了沒有”
“只摔了一跤,都是外傷,無礙,萬歲爺不必為奴婢擔心。”
“也感受了一把上天的感覺對吧”
“是的,萬歲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