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昖又坐立不安了。
都還沒有與日本正式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大明就特意提醒,不要上了日本的當,小心日本發泄攻擊。
“大明皇帝這話是什么意思”李昖不禁問丞相柳成龍,“日本簽署互不侵犯條約不算數嗎簽了之后還能反悔嗎大明皇帝是不是這個意思”
“好像是。”柳成龍點了點頭。
“日本是這樣的一個國家”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日本這會兒肯定在氣頭上,只是礙于兩千多戰俘被我們關著,所以不敢貿然行事。”
“意思是只要我們將人放了,日本就會反悔,要來進攻我們嗎”
“大明皇帝的提醒,好像是有這個意思。”柳成龍喃喃地道。
“日本果真這樣不要臉”李昖一副不可思議的神情。
“有可能。”
“那怎么辦大明派兵過來駐守,肯定也沒這么快吧”李昖著急地道。
“我們可以拖一拖,直到大明派兵來了之后再放人。”柳成龍神思電轉。
“對對對,就該這樣。”李昖小松一口氣,舉一反三道,“或者不能全放。”
隨即,他又喃喃地道“小日本真的到了如此狂妄的地步嗎連大明的話都敢不聽,到底是野心支撐著他們,還是他們以為真有強悍的實力”
這一點柳成龍也感到費解,按理說內屬大明后,日本就不敢繼續挑釁,可為什么大明皇帝還要這般提防甚至不惜派兵過來駐扎支援朝鮮一年
想著以大明皇帝的聰明睿智,該不會只是因為謹慎才做出如此抉擇吧肯定是有一定的判斷依據。
更不可能是高看日本,又或是讓朝鮮分擔大明五千士兵的軍費開支吧
絕不可能。肯定還是因為料到日本會出爾反爾再次發動進攻,都說大明皇帝有神預測的超級本領呢。
一念及此。
柳成龍堅定地道“為安全起見,即便與日本簽署完了條約,也要拖到明軍來了之后才放人。”
而日本這時候迫不及待要與朝鮮簽署互不侵犯條約。
但目的有兩個第一催促朝鮮方趕緊放人,第二打消朝鮮方的疑慮。
日本以為簽署完了,朝鮮不就安心放松了嗎就是要趁他們放松之時,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卻不料這點小心思,已經被朱翊镠看穿了,所以提前督促朝鮮做準備,同時遼東也在積極準備。
只要小日本敢來挑釁,就不客氣。
這是總體的戰略指導方針。
放到現實中當然要靠實力說話了。
不過來到陸地上交戰,對付日本的信心肯定要比海上足得多。
大明水師本就落后了,加上遼東正規的水師又剛籌建不久,相反,遼東的步兵、騎兵以戰代練,可以說每年都得到了鍛煉,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為了找朱八戒等人,朱翊镠又特意頒發一道旨意給李如梅和李永芳。
眼下李如梅負責鎮守鐵山,那一帶耽誤很多,而往西就是長山列島了,當初考察任務交給李永芳。
轉眼半年時間也快過去了,李永芳應該也快回遼陽了。
朱翊镠按照原本的計劃,就是讓李永芳隨他進京做官。
如果依然還是找不到朱八戒等人的音訊,那就無能為力了。
至于像秦得倚另外猜測的那樣,或許不知道漂浮到哪兒去了,反正不會在黃海海域,那沒法兒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