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簡修與鄧子龍這次出海歸來,共帶回西方兩百多名傳教士。
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等國家的都有,他們來京后本就一直等著朱翊镠接見,可惜那時朱翊镠還在遼東。
終于等到大明皇帝回來,也接到旨意了,屆時將統一接見他們。
那些人都已經了解到,大明皇帝雖然才十幾歲的年紀,卻已經展現出了非凡的眼光與魄力。
所以,他們早就想一睹大明這位年輕皇帝的風采。
這時候的外國傳教士其實等于是外國使臣,代表著他們各自的國家。
接待外國使臣,大明有專門的機構與負責人,就是會同四譯館。
會同四譯館是專門翻譯邊疆民族以及鄰國語言文字的辦事處。
中國史上各朝各代的朝廷都有著長期對外交涉的傳統,在與來華朝貢的使者交涉的過程中以及往來書信的讀寫過程中,有必要培訓精通外文和漢文的翻譯人才,兼用于接待來華使者并負責安排在華的伙食住宿等問題。
明朝自然也不例外,在當初的南京與現在的北京都有這樣的機構。
會見外國傳教士之前,朱翊镠提前吹了吹風,說屆時除了溝通交流,還將介紹本草綱目與十二平均律以及人體素描藝術給他們認識。
但為了保證當場的熱度,也沒有給外國傳教士提前接觸的機會。
于是那些傳教士不禁紛紛好奇,李時珍是誰本草綱目是什么朱載堉又是誰十二平均律又是什么玩意兒
他們來京后倒是認識申用嘉,大明首輔的次子嘛,只是人體素描藝術,而且還是女子讓那些外國傳教士怎能不好奇
在他們紛紛打聽之下,哦,原來李時珍是一位神醫,本草綱目是一本號稱百科全書式的醫學著作,沒有人看了不震撼,還打聽到這本書花了將近三十年時間才完成。
而朱載堉是一位王爺的兒子,也就是世子,對天文歷法、數學、音樂、文學諸多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十二平均律便是樂理研究所得,聽說是一個人獨處十九年的心血。
本來就已經吹過風,釣足了他們的胃口,要知道大明皇帝不說別的,單獨說要介紹這三樣兒給他們認識,可見大明皇帝有多重視。
經過一番了解后,原來這三個人都非比尋常。
本草綱目是李時珍花了將近三十年的心血。
十二平均律是朱載堉花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所得。
而人體素描也有十幾年的功底,反正就是代表大明的藝術巔峰,不然大明皇帝也不會隆重介紹呀。
如此一來,那些外國傳教士心里更是癢癢了,迫不及待想一睹為快。
然而,他們也看出來了,大明皇帝就是有心不讓他們提前接觸。
終于等到接待的一天。
不過地點不在會同四譯館,而在太極殿外,當天鼓樂齊奏。
朱翊镠升了御座,外國傳教士全都興致勃勃地來了。
外廷文武百官以申時行為首,也都來參加這次座談。
只是這樣一來,文武百官不禁紛紛好奇,尤其是申時行,感覺屆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與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能夠很好地介紹給外國傳教士,可申用嘉的人體素描藝術
內廷以司禮監掌印陳炬為首,各大珰也都來了,他們同樣感到好奇,屆時將如何介紹申用嘉的作品。
李時珍、朱載堉、申用嘉,三位當事人自然也都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