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鄭氏父子離開,陳太后重新回到鄭妙謹身邊。
見她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不禁心疼地問道
“與你爹他們鬧不愉快了”
“哎,知道他們來就沒什么好事。”鄭妙謹微微嘆了口氣。
“镠兒也是,何必做得如此絕情”陳太后感慨以安慰鄭妙謹。
“母后,改革本當徹底,倘若因為某些人有厲害關系而包庇或徇私情,那效果豈不是要大打折扣”
“你說得對”陳太后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暗自感嘆以鄭妙謹的魄力,比起當初的李太后有過之而無不及。
至少在處理這件事上,李太后就沒有這個魄力。想當初張居正剛坐上首輔的位子時,因財政緊張不得不以胡椒蘇木折俸,李偉與許從誠跳出來鬧騰,李太后就因為擔心皇親國戚受委屈,最后讓這一政策不疾而終。
后來又是因為她爹李偉,承辦制作北方守關將士的棉衣,結果她爹為了貪圖錢財克扣大部分資金,逼得承接此項工作的制作團隊不得不用劣質棉衣,以致于當年戚繼光部下的士兵,守長城時凍死了十幾個,戚繼光跑到張居正面前告狀,李太后又護著她爹,這事兒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而反觀此時的鄭妙謹,顯然沒有顧及私情,還主動要求裁汰她爹與哥,給朱翊镠減少阻力。
當她爹與哥跑來找她理論時,也沒有給好臉色。雖然陳太后剛才沒有刻意去聽到底說什么,但鄭妙謹與她爹爭執的聲音還是收入耳底。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似乎鄭妙謹比李太后更識大體。
這是給陳太后最直觀的感受。
“母后,不說這些糟心事兒了。”鄭妙謹言笑晏晏地道。
“萬一你爹與哥還要鬧怎么辦”陳太后不禁又擔憂地問了一句,因為想到李太后的父親李偉,不就演了幾次“一哭二鬧三上吊”的好戲嗎如果鄭承憲也是這樣一個人,該如何應對
“讓他們鬧去,不用理會,也不用緊張,就像有的孩子哭一樣,越是哄越是顯得緊張,他們會哭得越厲害,不用搭理,自然知道停下來。”
“有道理。”陳太后又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還是由此想到李太后,想著,之所以李偉生前不斷鬧騰,李太后看似厭煩,有時候也會責斥。
但每次同樣表達了自己的關切、在意、緊張之情,才使得李偉覺得自己有鬧騰的資本。倘若一開始就像鄭妙謹這樣“絕情”,想必李偉也不會發展成后來的那個樣子。
這與孩子摔跤的道理一樣,第一次跌倒哭了扶他起來,好,若第二次、第三次跌倒,只要一哭就去扶,那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一個習慣,跌倒不扶他起立就一直哭。
可以說這或許是出于一種善良或者愛,但卻不見得就是好。
任何事都有雙面性。
兩相比較,陳太后似乎更傾向于鄭妙謹的處事方式與邏輯。
很欣慰,也慚愧,因為她的家人雖然不及李太后家人顯赫,多年來也因為她享受了朝廷的各種優待。
“母后,說說另一件事吧。”鄭妙謹還惦記著馮保的提醒。
“什么”
“再過十幾天就是泰和元年了,母后說屆時皇上在皇極殿詔告天下時穿什么衣服南京織造局那邊今年被皇上取消沒有制作龍衣呢。”
“這事兒我知道。”陳太后道,“也不知镠兒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