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鯨得令,吩咐守護花燈的小火者取下,然后接過,恭恭敬敬地遞到朱翊镠手里。
朱翊镠抖開一看,見上面寫著一首詩。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
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
看,古人就是特么有文化,朱翊镠見都沒見過這首詩。
非但沒有見過,不吹牛逼,中間還有個字不認識。
詩的下面,寫著三個工整的小字兒:打一字。
原來是個字謎。
朱翊镠隨手將黃綾絹軸遞給張鯨:“那是什么字?”
張鯨陪笑道:“潞王爺,這些字謎都是司禮監負責甄選出來的,謎底早已知曉,您讓徒兒說,不等于是作弊嗎?”
朱翊镠道:“我沒問你謎底,我是問你那句無人識錦,錦什么……那是個什么字?”
“潞王爺,那個字兒念。”
“什么意思?”
“徒兒要是一解釋,這字謎就出來了,因為這是第一個燈謎,所以設置很簡單。”
朱翊镠忽然靈機一動,雖然沒見過那首詩,但詩中一“蹄”一“踏”,再加上萬歷十年是壬午馬年。
張鯨又說第一個燈謎簡單,而且那個“韂”字是“革”字旁,凡“革”字旁幾乎都與“馬”有關。
那這個燈謎的謎底十有**就是“馬”字了。
想到這兒,朱翊镠笑道:“謎底我知道,不就是馬字嗎?”
張鯨笑著夸贊:“潞王爺小小年紀,便如此聰明……”
“要不然怎么當你師父呢?”
“咳……”張鯨無語,就不能給竿兒啊,給個竿兒就往上爬……
“來,解釋一下。”
“潞王爺,韂,就是馬鞍下面墊的東西,垂在馬背兩旁,可以擋泥土用。韂字通常與鞍字連用,組成詞兒:鞍韂。所以,這個謎底難就難在這個字兒上,一解釋,謎底就出來了。”
論文字水平,與古人確實相差甚遠!朱翊镠不由得暗自感慨,不知道那些寫穿越的回到古代參加科舉居然能考中是咋想的?即便知道考題也白瞎啊!
張鯨接著介紹道:“潞王爺,其實這首詩是從唐代大詩人李賀馬詩二十三首當中挑選出來的。”
“哦,原來是詩鬼李賀啊!”難怪沒讀過。
李賀的詩一向奇譎詭麗,因為追求奇峭虛幻而往往流于晦澀險怪所以難于索解。
說實話,朱翊镠不喜歡。
對李賀的詩好像也只停留在“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雞一聲天下白”、“黑云壓城城欲催”那幾句佳句上。
逛完猜完第一個燈謎,朱翊镠帶著張鯨和付大海繼續。
這一路下來,差不多花去一個時辰,此時廣場上的鰲山燈會,肆意游戲,歡聲笑語,已經達到了頂峰。
兩座城樓上,也是管弦嘈嘈金盞重開,御茶御酒芬芳馥郁,珍饈賞賜人盡開顏。
正走著,忽然聽到一聲呼喊:“皇弟,你過來。”
原來是萬歷皇帝,與他碰頭了。
此刻只有李太后在他身邊,陳太后因為身體不怎好,沒逛多大會兒就感覺累,回慈慶宮了。
朱翊镠連忙跑過去,喊道:“娘,皇兄!”
過去見萬歷皇帝沖他擠了擠眼,好像有話要說。
朱翊镠本想挨著李太后,只好臨時改變主意,挨到萬歷皇帝身邊去了。
……
求啊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