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鈞兒馬上就要當爹了,是該努力。”李太后道,“第二件事,關于內廷整頓改革,什么人該裁汰回家,什么人該撤職罷黜,你要多聽馮公公的意見,畢竟馮公公打理內廷已有那么多年了。”
“孩兒知道。”萬歷皇帝嘴上雖然這么說,可心里不由得一激靈,當即將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馮保,感覺是不是因為馮保不服氣,所以才將李太后給招來了。然而瞧馮保的神情,娘的似乎又不是。
接著,李太后又語重心長苦口婆心地勸道:“鈞兒,整頓內廷本是一件好事兒,娘非常贊同,可你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不要讓整頓內廷成為黨同伐異的擋箭牌。”
萬歷皇帝又是一個激靈,感覺自己的心事兒被李太后看穿了,但這種感覺稍縱即逝,他鎮定地道:“娘請放心,一定不會的。孩兒將奔著公平公正的原則,有目標有計劃,循序漸進地令內廷煥然一新。”
“噢,那就好,那就好……”李太后點點頭,繼續說道:“第三件事,娘真心想問鈞兒,希望鈞兒也能如實地回答娘,好嗎?”
“當然好啊!娘想問什么?”
李太后望著大兒子,認真地問道:“從最近鈞兒的所作所為上看,娘就想問你一句:鈞兒是否有親政之心?”
其實這個問題早就討論過,但當時李太后態度甚是決絕,說出“不到三十歲,休想親政”這樣的話,搞得滿朝上下都知道。
今天,這問題再次提及。
萬歷皇帝思緒飛馳,想逃避顯然是不可能的,李太后正盯著他呢;可不逃避,讓他怎么說呢?
想了想,還是按照李太后的希望來吧:實事求是。
所以,萬歷皇帝如是般回道:“娘,孩兒已經過了弱冠之齡,而且承繼大統這十年來,從來沒有單獨決過大事,一切都在娘親、張先生和大伴的監督之下。如今,張先生暫離京城,而娘閑下來的時候又將時間基本上都花在王恭妃的身上,孩兒真心希望為娘分憂。因此,孩兒說不想親政,那肯定是騙人的。”
“嗯,鈞兒還算誠實。”李太后點點頭,神態平和,看不出一絲怨懟之情來。
她接著緩緩言道:“只要鈞兒有能力,娘早就想放手享清福去了!可鈞兒定要知道,親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靠嘴上說說肯定不行。娘今兒個來,就是想明確告知鈞兒,娘以后的重心將逐步轉到后宮中事,娘會試著逐步放權給鈞兒。”
萬歷皇帝聽了大喜,內心激動不已,恨不得立即跳起來要為自己慶賀一樣,他等李太后這句話等到花兒都謝了啊!
但在李太后和馮保面前,萬歷皇帝也不敢過早地袒露自己的喜色,他只得盡量克制,然后故作鎮定地說道:“多謝娘親,孩兒一定不會辜負娘親、張先生和大伴的厚望!誓要全心全意當好皇帝。”
“好!好!”李太后贊道,“鈞兒說得好,但鈞兒也要知道,說得好不如做得好,希望鈞兒謹慎行事,多與朝臣溝通交流,遇到難以決斷之事時定要虛心請教朝臣,千萬不要以皇權壓人,知道嗎?”
“多謝娘親的諄諄教誨,孩兒謹記于心!”萬歷皇帝信誓旦旦。
李太后微微頷首,又說道:“鈞兒,還有一件事,娘聽說六科廊言官要集中彈劾你弟弟,此事你準備如何應對?”
一提此事,馮保豎起耳朵,感覺一下子精神倍增。
而對此,因為萬歷皇帝與朱翊镠已經溝通過,所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道:“娘,彈劾誰是言官們的責任與權利,這個孩兒沒理由干預,更沒理由強行阻止,但彈劾的奏本一旦送到孩兒的手里,孩兒可以選擇留中不發嘛。娘放心,孩兒一定不會讓朝臣為難皇弟。”
馮保聽了暗自喜悅。
可李太后聽了卻搖搖頭,一副不以為然的神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