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怎么看?”
許國微微嘆了口氣,謹慎回道:“我看還是讓他們寫檢討吧。”
“我就是這么說的嘛。”申時行脫口而出,好像找到知音人似的,“只可惜他們幾個轉不過彎來。”
許國接著道:“如今皇上的態度非常明確,就是要出使他國,差不多已經準備妥當,不可更改了。至于外戚干政不是言之過早嗎?況且我們都明白皇上的心意與出發點。所以我贊成劉大元、張彪他們兩個寫檢討。”
“我也贊成。”王錫爵跟著表態道。
王錫爵對朱翊镠的情緒,相對于其他幾位成員比較復雜,畢竟他曾經強烈反對朱翊镠登基即位,卻被朱翊镠留在內閣而沒有貶謫。
南京官員議論魏學曾進京履任新職時,說魏學曾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被朱翊鈞召回起用,卻得到朱翊镠升遷機會的大員,這話說得是沒錯,但實際上王錫爵才是第一人。
王錫爵雖然明著并沒有升遷,但因為朱翊镠的執意挽留,申時行、許國和余有丁都心知肚明,這是將王錫爵作為首輔接班人對待的。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以致于王錫爵盡管并未坐到內閣次輔的位置上,且資歷比許國、余有丁要低,但已經都把他當作是內閣次輔來對待了——這個另類的升遷方式,內閣幾位成員心里有數,只是沒有坦白說開,也就沒有傳到南京那邊而已。
人都是將心比心的,王錫爵他又不傻,如今皇帝已經是朱翊镠了,而且外界一致評價比朱翊鈞強,如果這個時候還堅持反對朱翊镠,那不是腦子進水了嗎?本來朱翊镠取代朱翊鈞就是當作皇族家事處理的。
能得朱翊镠如此倚重,關鍵時刻當然要力挺朱翊镠了。
更何況支持劉大元與張彪的大臣也并不多,大家都以為翻篇了,誰想到他們兩個居然拒絕寫檢討。
“我也贊同讓劉大元、張彪寫檢討。”內閣四位成員都有三位贊同,余有丁知道自己態度已經不重要了。
申時行身子還健,總還得當幾年首輔吧?王錫爵又后來居上,余有丁清楚自己的仕途馬上就要結束,能夠做到大學士的份兒上,想想這輩子也夠了,還是不要生事為好。
況且朱翊镠也好惹呀,乖乖地等到風光退休不香嗎?
不光余有丁這么想,其實這也是許國真實的內心想法。
但其實更關鍵的還是因為朱翊镠有主見有魄力,上來就要恢復考成法,又要推行嚴厲的京察,與之并行的還有興農計劃、清田均田、九邊重建、對皇親國戚下手……這一系列強悍且有遠見的政策主張,在他們幾位看來朱翊鈞是望塵莫及萬萬做不到的。
因此住持朱翊镠也在情理之中。
只可惜他們知道像劉大元、張彪之輩并不完全理解朱翊镠,否則也不會如此偏執非要敲響登聞鼓,搞得滿城皆知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
申時行大松一口氣,“既然都贊成讓劉大元、張彪寫檢討,那敲登聞鼓一事就這么定下來了吧。本來這是圣意,就沒有商量的余地。”
“可如果劉大元與張彪他們不服,接著還要鬧呢?”王錫爵擔憂地道,“元輔讓來內閣,他們不是也沒來嗎?”
話音剛落,只聽外頭有人接道:“我們來了,但不會寫檢討。”
接話的正是張彪,語氣異常篤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