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行高舉雙手,鉚足了勁兒。
場面終于緩解下來兩分,但依然有流民拼命地往前擠。
“當今圣上,朝中諸位大臣,還有公侯伯爵等,此刻都在里頭,你們這樣沖進去成何體統?”
申時行話音剛一落,流民又嘈雜沸騰叫囂起來。
“說來說去還是不讓我們進去唄?”
“附近的居民能進,我們為什么不能進?難道我們不是大明子民嗎?”
“如果是這樣,那我們更要沖進去。”
“對,我們沖進去,沖——”
“……”
申時行著急,真個是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本輔的話還沒說完呢,你們不是餓了要吃番薯粥嗎?我馬上吩咐錦衣衛將大鍋搬過來,人人都有份。”
這是申時行能想到的唯一辦法。
然而當即有流民反對。
“哼,騙人。”
“我乃當朝首輔,怎會騙你們?”
“我們來了幾千人,里頭有多少口大鍋也不夠吃呀,還說不是騙人?”
“那你們到底想怎樣?”
“放我們進去。”
“你們進去想干嘛?”
“只為填飽肚子,我們受饑挨餓,朝廷本該解決,大家說對不對?”
“對!朝廷為什么不管我們的死活?”
“對!朝廷為什么不管我們的死活?”
瞧這架勢,流民可比申時行理直氣壯多了,有些還義憤填膺,好像他們之所以淪落為流民全都拜朝廷所賜。
而這正是申時行害怕的地方。
第一流民聽不進道理,肚子都填不飽,誰有心聽道理?
第二朝廷確實也不能不管流民,雖然不全是朝廷的問題,可誰又敢說流民的問題與朝廷無關呢?
所以一碰到流民申時行就頭疼,道理講不明白,解決起來又很費勁,可不正視又不行。
就像眼前這幫流民,申時行非常清楚講道理也是徒勞無功,放他們進去又不知道會生出多大的亂子。
讓他一籌莫展。
不知怎么辦才好。
瞧眼前這幫流民,越辯越有理似的何止義憤填膺?簡直趾高氣揚。
錦衣衛指揮使劉守有也趕過來了。
他帶了一隊緹騎兵,首先將申時行保護起來,知道流民不好對付。
流民不講道德,法律對他們也沒約束力,畢竟啥都沒有,要命一條。這就是妥妥的叫作光腳不怕穿鞋的。
“首輔大人,現在怎么辦?”劉守有著急地問申時行。
申時行搖頭嘆氣一片茫然,確實想不到什么好辦法。
“這般情形,依卑職看,眼下怕是只有兩條路:第一,放流民進去,我們保護好皇上與各位大人……”
“那番薯與馬鈴薯呢?不管了嗎?”申時行反問。
劉守有也沒有回答,徑自說道:“第二,像對百姓一樣,給他們每人發放十斤番薯,不然怎么辦?不能眼睜睜地看著流血沖突啊!”
“哎!看來也只能這么著吧。”申時行深深嘆了口氣,繼而撥開錦衣衛,自作主張地朝流民大聲說道:
“你們在此候著,本輔派人給你們取番薯,每人十斤,然后全部散開,不許在此逗留喧嘩。”
申時行與劉守有本以為這樣就能打發眼前這幫流民。的確,這也是他們能做出的最后的讓步。
然而,只聽流民中有人得寸進尺地喊道:“十斤番薯吃完了之后呢?讓我們這些人去哪兒?”
靠!好像要賴上朝廷似的……
申時行與劉守有哭笑不得。
更有流民大聲呼喊道:“我們也是大明子民,我們也要分得田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