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馬上精選錦衣衛,立刻出發前往蘄州,途中不能耽擱。本想在蘄州那邊調度人馬,可朕不放心,還是決定派你們去,千萬不可有閃失。”
張大壽與顧青云領命去了。
盡管依照朱翊镠的吩咐當天便啟程南下,但有一肚子的納悶兒不開心。
李時珍不就是一位民醫嗎?聽都沒聽說過,還大明第一神醫……
《本草綱目》又是什么玩意兒?居然比他們的命還重要,一千條一萬條人命都抵不上一本破書嗎?
不過怨言歸怨言,張大壽與顧青云還是乖乖又神速地南下了。
畢竟朱翊镠還是說過兩句暖他們心窩的話:一完成任務后大大有賞,二相信他們兩個。
……
而此時蘄州雨湖旁的李時珍,已經在胡誠與兒子李建元的幫助下,將《本草綱目》的校對工作完成了。
其手稿全部按照順序整理完畢。
這幾天他們一邊等待朱翊镠派人來請,一邊聯手完成書中的某些插圖。
李時珍本不想讓朱翊镠專程派人來接,自己帶著兒子李建元與胡誠一道進京就是了,何必那么麻煩?
而且這樣豈不是太抬舉他了?
感覺有點承受不起。
可胡誠不依,他不這樣認為。一來派人來接是朱翊镠的旨意,二來他現在知道了《本草綱目》的價值。
倘若途中有何閃失,那后果不堪設想,他可承擔不起。
要知道朱翊镠為了這件事惦記多長時間?又花費了多少心思?
必須確保萬無一失才行。
這天,胡誠對李時珍說道:“皇上派來接李神醫的人馬,估計這兩天應該就到了。李神醫馬上就要進京,對東璧堂有何囑咐,這兩天不妨安排下去,待朝廷的人馬一到,我們即刻啟程。”
胡誠對李時珍的佩服與日俱增,越來越感覺《本草綱目》的偉大,故而發自肺腑地稱呼李時珍為“李神醫”。
“好!”李時珍答道,“這段日子多謝胡大人的鼎力相助!若不是胡大人,估計校對工作還得需要很長時間。不過即便如此,還是難免有紕漏之處。”
“李神醫,如此滔天巨作,小有紕漏在所難免。”胡誠道,“待抵京出版前,我們再認真校對一遍就是,皇上已經等不及了,恨不得立即見到李神醫就好,而且還有一件事也需要李神醫。”
“什么?”
“德嬪娘娘患有體寒癥,不知為何竟懷不上孩子,太醫院多位太醫就診,就是不知問題到底出在哪兒。皇上還等著李神醫進京為德嬪娘娘看病呢。”
“哦!”李時珍點點頭,喃喃地道,“體寒對懷孕的確有一定影響,由于體寒宮寒會導致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造成月經期的痛經,嚴重的話會導致女性出現不孕不育的癥狀。在治療期間可以通過適當的藥物來進行調理身體,平時可以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但娘娘不孕到底是否因為體寒宮寒造成,還需要進一步的診斷才知道。”
“是啊,有病得需盡早治療,所以才急著請李神醫進京。”
“不過,其他太醫都無法診斷,恐怕我去了也無能為力。”
“皇上就相信李神醫。”胡誠笑道。
“這樣我壓力很大呀。”李時珍也搖頭笑了笑,繼而擔憂地道,“萬一我也治不好該怎么辦?”
“李神醫放心!”胡誠忙安慰道,“外界一直以來或許對皇上有些誤解,其實皇上是一個很講道理的人,倘若真的無能為力,我們又有什么辦法?”
李時珍點頭道:“與皇上僅有一面之緣,的確不是很了解。”
“皇上真乃慧眼如炬,李神醫不必有壓力,屆時盡力就是了。”
“那當然。”
兩人正說著,李建元突然進來,色急匆匆地道:“爹,胡大人,一大隊人馬將我們這里包圍了。”
“皇上派來的人馬這么快就到了?”胡誠心欣喜地怎問。
“胡大人,不是京城來的。”李建元搖頭回道。
“那是哪兒來的?”胡誠神情一緊,豁然站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