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萬歲爺,祭奠的地點改在慈壽寺塔西北一公里處。”
馮保又十分確定地說了一遍。
“為什么改在那兒?”
朱翊镠問。他腦海里還在想著慈壽寺塔這個聽起來感覺很熟悉的名字,可就是一時想不起來。
“萬歲爺,武清侯那點心思誰還不知道嗎?”馮保一副夷然不屑的神情。
如果武清侯不是李太后的親爹,想必這會兒馮保都要破口大罵了吧。
“什么心思?說來聽聽。”
“萬歲爺難道不記得慈壽寺這名字是怎么來的嗎?哦,現在算來確實已有七年多了,那時候萬歲爺還小……”
馮保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
原來慈壽寺正是李太后所建。
如果一開始只說慈壽寺,朱翊镠不就是知道嗎?非說什么慈壽寺塔,一時沒想起來只感覺熟悉,北京慈壽寺地鐵站誰還沒擠過嘛?
慈壽寺塔位于阜成門外八里莊,大興縣境內(現屬于海淀區)。
因為萬歷皇帝即位時年僅十歲,內外政事長期由李太后執掌。
而李太后平生最篤信佛宗,所以在她主政期間,命人在京城內外興建、修繕了多座佛寺。
慈壽寺即是其中之一。萬歷四年始建,兩年后建成。
慈壽寺塔,原名永安萬壽塔,就在慈壽寺內。其基址是明正德年間著名太監谷大用的故地。
慈壽寺塔(也就是現在玲瓏塔公園里的玲瓏塔,亦叫八里莊塔)是大型明代密檐塔代表作。
由于它仿照天寧寺塔建造而成,因此造型、結構和尺度上都非常相似,它們被稱為“姊妹塔”。
慈壽寺塔最大的特色是,其塔身八面的欄板上共有四十四件古代樂器的精美浮雕,而且大多保存完好,猶如一支龐大的樂隊。
這些浮雕有笙、簫、笛子、琴、胡琴、琵琶、編鐘、大鐘、鼓、腰鼓、鈸、鑼、鐃、磐、快板,等等。
在塔身上雕刻樂器,雖然或許并非慈壽寺塔獨創,但樂器如此全面,在國內絕無僅有,只此一例。
“哦,原來慈壽寺塔是娘親所建。”朱翊镠雖然知道慈壽寺,但也是頭一次聽說是在李太后的要求下建立起來的。
“可不是嗎?”馮保一撇嘴道,“武清侯定是看中了這一點,覺得那里是個風水寶地,又仗著有太后娘娘,所以一定要將吉壤選在那里,而且這事兒還瞞著萬歷皇帝和萬歲爺兩個呢,奴婢也是剛剛才知道此情的。”
“本來不是說要安葬在漷縣嗎?”朱翊镠接著又問。
馮保感覺更是來氣了:“萬歲爺,武清侯或許自始至終壓根兒就沒想過回漷縣,不然又怎會在慈壽寺塔西北一公里修建吉壤呢?聽說武清侯遺書上寫著死后就要安葬在那里。”
“這事兒娘之前知道嗎?”
“依奴婢看,肯定知道。這事兒武清侯敢瞞著萬歲爺兄弟倆,但絕對不敢瞞著慈圣太后娘娘去做。”
“這么說就是得到了娘的同意唄?”
“應該是,不然武清侯敢動工?不就是仗著太后娘娘為他撐腰嗎?況且慈壽寺與慈壽寺塔又是太后娘娘所建。”
“嗯。”朱翊镠點了點頭。
“奴婢斗膽再說一句,請萬歲爺不要怪罪。要說武清侯真是雞賊,死了還不忘撈一把,非要占用國家的資源。”
“難怪多次向朝廷申請用銀。”朱翊镠喃喃地道。在他的印象里,李偉有三次向朝廷伸手要錢修建他的墓地。
馮保接著又道:“奴婢猜想,當初宛平縣清田均田以及眼下大興縣清田,武清侯沒有跳出來大鬧,就是因為太后娘娘握著他這個把柄,不然以武清侯的性格,又怎會如此老實?”
“娘私下給了他錢。”朱翊镠道。
“這個奴婢也知道。”馮保說道,“只是奴婢不認為就給錢那么簡單。”
朱翊镠微微嘆了口氣,說道:“人都已經死了,墓地也已經修好了,遺書又寫著就是要安葬在慈壽寺,現在說這些還有什么用?明天去慈壽寺塔祭奠,倒是讓朕省心了不少。”
屆時李太后肯定也會在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