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安全起見,他告訴自己必須先回京與朱翊镠溝通才行。
一見張大壽那么快就回來了,朱翊镠劈頭蓋臉地就問:
“朕交給你的任務完成了嗎?”
“啟稟萬歲爺,沒有。”
張大壽心中有數,所以也不慌,按著他自己整理好的思緒回道:
“奴婢見過劉指揮使,但他監督發現梁世勛并不在保定伯府,也查不到被黃霄云抓起來的那兩名已經死去的盜匪來歷,所以劉指揮使與奴婢對這宗案子都有一些新的想法,奴婢便立馬兒趕回來向萬歲爺請示。”
“說,什么想法?”
“奴婢懇請萬歲爺下旨,全國通緝梁世勛、梁世燊、梁赟等梁家人。”
“可一點線索都沒有,又沒有確鑿的證據,讓朕如何下通緝令?”
“劉指揮使起初也是這么說的。”張大壽不慌不忙小心翼翼地解釋道,“但奴婢覺得,只在保定府盯著梁家,一時恐怕很難查到什么線索。奴婢甚至覺得,以梁家的財力與龐大的關系網,很有可能暗中培植有什么組織,沒準兒歸德府那邊的案子也是他們做的呢。”
朱翊镠沉吟不語,大膽假設倒無可厚非,小心求證便是。
“萬歲爺,眼下的困難是,根本不知道梁家人在哪兒,自然也就不知道他們在干什么,奴婢以為先得找到他們,然后再想辦法搜集線索。”
張大壽有心觀察朱翊镠的神情,稍頓了頓,接著說道:
“至于通緝的理由,劉指揮使也指出來了,需要合理,不能亂來,但奴婢就想,梁家的生意做得那么大,不可能干干凈凈,咱可以隨便先找個通緝的理由將他們找出來。”
朱翊镠一本正經地道:“如此重大的事,能隨便嗎?”
張大壽卻回道:“萬歲爺,非常時期非常手段嘛。或者萬歲爺不說通緝,暗中授意兩京十三道,讓他們暗查梁家人的行蹤下落也行。”
其實朱翊镠之前也授意讓張大壽控制梁世燊與梁赟父子,只是沒有針對梁世勛,且不想如此大的動作。
見朱翊镠又沉吟不語,張大壽繼續攛掇道:“萬歲爺,奴婢覺得梁家肯定有鬼,不然京城這邊好好的生意不做,為什么全都撤了呢?而且梁世勛、梁世燊為什么選擇這個時候逃路?反正在奴婢看來,這些都值得推敲、懷疑。”
朱翊镠稍一沉吟,做出決定:“朕倒是可以下一道旨,宣保定伯進宮覲見。”
“哦,不過這樣也行,隨便找個什么理由。”張大壽退而求其次地道,“反正奴婢覺得,必須先找到梁家人才好辦。”
“那你去梁家傳旨吧。”
“奴婢遵旨。”
“但朕還得提醒你,不到時候不要打草驚蛇,更不要胡來。”
“奴婢知道。”張大壽扭頭去了,又以最快的速度向保定進發。
他恨不得立馬將這宗案子查個水落石出,然后對朱翊镠有一個交代,盡管這件案子也不是他負責,但他感覺自己這陣子太倒霉了,需要有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兒為他在朱翊镠面前“長長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