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有什么想法或要求,也可以提出來。”朱翊镠望著朱載堉道。
“沒有,多謝陛下!”朱載堉由衷地感謝,感覺該說的朱翊镠都說了。
“好。”朱翊镠歡悅地道,“那請吏部與通政司將朕剛才對世子的任命以最快的速度刊登邸報詔告天下。”
“臣遵旨。”吏部尚書與通政使兩位都應了一聲。
“諸位卿家對此還有何異議?”朱翊镠掃視一圈兒又問。
頓了頓,感覺,好像也沒有一個要開口的意思……挺好。
不像剛登基即位時,每提一項主張出來,總有大臣吧嗒吧嗒反對,或覺得這兒不行那兒不妥。
如今和諧多了嘛。
改革初期還是和諧一點好。
“既無異議,退朝。”
朱翊镠一擺手,起身又沖朱載堉招手,道:“世子隨朕來。”
朱載堉隨朱翊镠去了東暖閣。
……
按朱家家譜與個性的名字,朱翊镠叫朱載堉為“堂伯”應該沒錯。
所以一回到東暖閣,朱翊镠便以家禮叫了朱載堉一聲“堂伯”。
嚇得朱載堉連連擺手不敢答應。
陳炬在旁笑道:“世子殿下,奴婢早說了,萬歲爺沒有那么多規矩的。”
“朕本該叫你一聲堂伯嘛。”
“陛下還是稱呼臣為世子吧。”朱載堉陪笑,依然不敢答應。
“稱呼而已,不必糾結。”朱翊镠繼而吩咐陳炬,“你稍后帶世子去一趟得時學院,朕已經與岳父溝通過了。”
“奴婢遵旨。”
“還有,世子決定在哪兒居住,以你喜歡為主,朕好安排。”
“多謝陛下!”
“朕還想觀摩一下世子研究出來的十二平均律呢,看來還得等一陣子。”
“這是臣的不是,原本該將研究一道帶來。”朱載堉坦誠地道。
其潛臺詞是,他不該不相信朱翊镠的決定,以及對他的誠心誠意。
盡管朱翊镠聽出來了,但不糾結于此,畢竟之前朱載堉也沒見過他,不像他那樣了解朱載堉,故而說道:
“此事不急,世子答應進京就好,朕還擔心你不愿意來呢。”
“陛下如此誠摯相邀,專派陳公公邀請,臣若不來,實在說不過去。”
“好,待一切安定下來,朕再與世子詳談,你先隨陳公公去得時學院。”
這樣,陳炬帶著朱載堉去了。
剛一出東暖閣,陳炬便問道:“世子感覺如何?再不擔心萬歲爺的誠意吧?”
“嗯。”朱載堉發自內心地點了點頭。
“往后與萬歲爺交往時間久了,世子就會發現萬歲爺很隨和。”陳炬又說道。
“嗯,已經感覺到了,他的確是一位很獨特的帝王。”朱載堉也不由得感慨。
覺得朱翊镠尊重他比什么都強。
這也是他最在意最看重的一點。
在整個交往的過程中,他只感覺到有一處朱翊镠不合他心意,那就是執意讓他擔任太常寺少卿。
但他能接受,因為朱翊镠給他最大的自由,不必每日當值。
而且朱翊镠很坦誠地解釋過了,這樣安排其主要用意不是讓他做官,而是為了樹立他這個典型。
進而向天下人昭示政策偏向:只要有責任有擔當有能力,哪怕是皇室宗親子弟也一樣可以入朝為官。
都已經為他考慮那么周到,他還有什么好說的?再說不就是不識趣嗎?
他自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為官一是怕耽誤研究,二是不喜歡官場的爾虞我詐,三是曾經受傷了。
倘若遇到開明的君主,給他足夠的自由,掛個閑職倒也無所謂——這不正是朱翊镠的用意嗎?
這也正合他心意。
當然一拍即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