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內廷外廷都有人敢欺騙他?而且還是對他有相當了解的人。
先是周佐,又來了顧青云……由此類推,肯定還有其他人。
難道真的是因為他過于仁慈?還是官場的作風本就這樣?
一個巴掌拍不響。
他相信原因應該是多方面的。但無論如何這值得深思,必須做出改變。
顧青云戰戰兢兢地爬進來,跪下。
“抬起頭來。”朱翊镠大喝,“朕不止對你說過一遍,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可你屢教不改。今天朕要不是跟去,都不知道你是這個德行。”
“請陛下恕罪!請陛下恕罪!”
“你一個小小的錦衣衛百戶,若不是看你勇猛,希望將來重用你,朕都懶得搭理你,可看你干的叫什么事兒?覺得朕好騙還是覺得朕仁慈?”
“……”顧青云不敢吭聲。
“你倒是說話呀。在朕面前像個孫子似的,出去頤指氣使像個大爺,你這欺下瞞上的東西,朕恨不得將你頭擰下來喂狗。”
“……”
“朕一再強調是什么說什么,這樣朕才能體察民情,知道大家想什么,可你們這些東西,總自以為是地認為朕只喜歡聽好話,不惜瞞報謊報,說真話有那么難嗎?”
“……”
“來人,拖出去杖責六十。”朱翊镠也不想多說了。
顧青云被押走了。
很快午門廣場又傳來慘叫聲。
不過比起殺豬般嗷嗷叫的周佐,顧青云還是克制得多。
不出十天,兩個與朱翊镠親近的人受到杖責之罰……
朱翊镠自己在反省。
其他人更是紛紛猜測,皇帝最近很不淡定啊,難道是因為皇后、淑嬪都懷孕了的緣故嗎?
媳婦兒懷孕的男人火氣都旺。
當然,聰明的人會看得更遠。
透過兩次杖責事件,可以看出皇帝到底抵制或反對什么。
不是因為擁有至高無上的皇權,想打人就打人、想打誰就打誰,兩次杖責都是因為欺騙——那是不是意味著皇帝最討厭被人欺騙呢?
但不管怎么說,兩次杖責事件讓京城的官場之風為之大變。
……
顧青云雖然挨了六十大板,但沒有被解職,而是繼續擔任百戶長。
這讓他在倒霉中看到一線希望。
沒有撤職,至少表明朱翊镠沒有放棄他嘛,以后還有翻身的機會。
只是讓他感到郁悶的是,與皇帝的溝通交流方式到底怎樣才算合拍?
是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嗎?
關鍵皇帝本尊是否做到了呢?
反正他覺得朱翊镠似乎也沒做到。
……
“你最近怎么迷上了打人?”
杖責完顧青云的當天晚上,鄭妙謹對著朱翊镠調笑道。
“打是親罵是愛,對他們有期望才會打他們。”朱翊镠感慨地道,“否則直接將他們打入監牢便是,真希望他們吃一塹長一智,在接下來的路途中,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了。同時也希望借這兩次杖責,讓大明官員看到朕的本心。”
“本心是什么?”
“務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