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乾回到武昌府。
十八名盜匪暫時被關進大牢。
與父親王之垣的擔憂一樣,王象乾回來的路上已經想清楚了,抓到這些人并不能說明什么。
倘若接下來的審訊毫無結果,那這次努力非但白費了,還打草驚蛇,后面的工作指定更難展開。
所以審訊顯得尤為重要。
王象乾感覺自己這方面不擅長,便跑去請教他父親王之垣。
“爹,你說接下來該怎么審?”
“如果遇到不怕死的,那怎么審都沒用。”王之垣回道。
“所以才來請教爹的嘛,爹什么樣的江洋大盜都審過,有什么妙法可以教教我,不然還真怕白折騰一場。”
“對付他們那些人,酷刑毒打肯定不行,他們根本不吃那一套。”
“那用什么辦法?”
“依我看,不急著審,想方設法先查明他們的出身來歷,確定都是不是孤家寡人一個,倘若是,那就不用審了,你肯定白折騰一場;如果不是,咱再慢慢想辦法,或許才有希望。”
“嗯,爹言之有理。”王象乾先是點了點頭,隨即又道,“可即便是查他們的出身來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啊,如果他們一個個死不開口怎么辦?”
王之垣喃喃地道:“無論怎么說,首先必須得找到他們的軟肋所在。”
……
朱翊镠很快收到王象乾的消息。
王象乾回到武昌府后,第一時間八百里加急將這個消息送到京城。
起初朱翊镠也很興奮。
可轉念一想,很快想明白了,問題遠遠沒有那么簡單。
抓到十八名盜匪,無非將他們繩之以法,可他們背后的人呢?將他們背后組織連根拔起才是關鍵。
殺人容易,就像那一百四十八名號稱流民的人,只需一句話就讓他們死無葬身之地,可不解決根本。
王象乾肯定也是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才八百里加急向他請示。
然而他也頭疼,這個世界一沒身份證,二沒識別人臉、指紋的科技。
假若被審訊的人就是不開口,要查他的出身來歷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非有人認識他。
可認識他的人在哪里?有什么理由出面指正他?如此恐怖的組織,試問又有幾人敢與他們明著作對?
所以這都是問題。
不過總算找到了一條有用的線,絕不能輕易放棄。
朱翊镠想了又想。
最后作出一個決定,當即給王象乾八百里加急送去了一封信。
信的主要內容是將十八名盜匪一分為二,將其中一半繼續留在武昌府,而將另一半秘密押解京城。
至于王象乾請示的審問方式,朱翊镠的答復是:隨便。
言下之意是,可以采取任何行之有效的審訊方式。
……
王象乾很快也收到朱翊镠的旨意。
對此他頗為不解:為什么要將十八名盜匪一分為二?又要將一半留在武昌府而另一半偷偷押解京城?
王之垣也百思不得其解,“莫非陛下想到什么好的審訊方法?”
“如果是,為什么不告訴我們?”王象乾不以為然地道,“如果是,為什么不將所有盜匪都押解京師呢?”
“陛下行事往往出人意表,實非我輩所能及,還是照他旨意去做,趕緊秘密送往京師九人吧。”
比起兒子王象乾,王之垣自以為要更懂朱翊镠,畢竟朱翊镠在江陵時,與他交往過多次。
而王象乾之前不過是兵部的一名六品主事,別說了解朱翊镠,平常連見面的機會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