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镠帶嚴永凡進了景陽宮。
“小舅子這六天一休制太帶勁了!”進來剛一坐定,嚴永凡就興奮地道。
“看,這里還有人不習慣休息呢。”朱翊镠朝陳炬笑了笑。
“可縣衙里的人高興壞了。”
“還是說正事兒吧,有什么問題需要請教?”朱翊镠不愿意閑扯。
“這事兒有點大,反正我是這么覺得的。”嚴永凡忽然一本正經起來。
朱翊镠也將坐姿擺得更正。
“有人舉報,在宛平縣市面上出現了私人鑄造的劣質銅幣,使得質量更好的官服鑄造的銅幣流通受阻,真個是劣幣驅逐良幣,擾亂貨幣秩序。”
“姐夫這個問題提得好!”朱翊镠當即高度警覺地說道。
在諸多改革政策中,這算是忽略了的一個重要環節。
眾所周知,古代國家發行貨幣,不是單純的市場行為,而是靠國家機器的暴力保證貨幣的信用。
除此之外,國家對物資流通也要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才行,否則貨幣會因為通貨膨脹而貶值。
實際上,明朝不僅崇禎一朝,從洪武皇帝開國以來,政府對貨幣的掌控力就不強,甚至說微乎甚微。
嘉靖皇帝在明朝十幾個皇帝中,算是權力比較大的了,可即便是他要禁鑄私錢,每次也是喊得震天響,最后別說禁止了,就連禁止私人鑄造劣質的銅錢都沒做到。
這現象一直持續到明亡,國家機器對貨幣的干預能力不足,等于是國家貨幣體系崩潰了,而這是財政系統崩潰的直接原因。
明朝的稅收似乎一直不太順利,老是拖欠軍餉與官員俸祿。張居正執政時稍有好轉,但也是剜肉補倉式的,并沒有解決根本。
私人鑄幣無疑是貨幣體系崩潰的原因之一,但為何會出現私人鑄幣乃至盛行,而政府又屢禁不止,這里面還有更多深層次的原因。
“關于私人鑄幣,姐夫回去立即組織調查,然后寫一道條陳呈遞上來,揭露私人鑄幣的危害,如果能提出可行性的建議當然更好。這事兒若干得漂亮,朕記你一大功。”
朱翊镠意氣風發地說道。
“好!”嚴永凡答得也是鏗鏘有力。
一個有決心,一個有信心。
可見委任駙馬嚴永凡擔任縣令還是有額外的好處。
私人鑄幣的現象早已有之,可并沒有其他官員提出來,想著他登基即位也有大半年時間了,卻未見任何一道奏疏揭露這個問題。
怎么說嚴永凡也是自家人,不怕揭露影響自己政績。
“姐夫第二個想探討的問題呢?”
“懇請陛下打擊私鹽嚴懲私鹽商,大力改革鹽政,以增加國家財政收入。”
朱翊镠欣慰地笑了笑,沒想到駙馬嚴永凡又指出一個復雜的問題。
因為鹽引是歷史上最為悠久的“復雜貨幣”,它一身兼具“債”與“倉單”的所有性質與相關的“交易”特征。
而大明的鹽政似乎更為復雜。
首先大明也是施行鹽引制,但由鹽引還引出來了商屯的開中法。
鹽商如果想要合法販鹽,必須先向政府取得鹽引,然后憑借鹽引到鹽場支鹽,又到指定銷鹽區賣鹽。
大明政府鼓勵商人輸運糧食到邊塞換取鹽引,給予販鹽專利的制度,又稱為開中。開中沿襲宋元,但明代多于邊地開中,以吸引商人運糧到邊關,充實邊境軍糧儲備。
因長途運輸糧食耗費巨大,鹽商曾在各邊雇傭勞動力開墾田地,就地生產糧食,然后入倉換取鹽引,便于更多地獲利。因這種形式的屯田是由商人們經營,故又稱商屯。
也不知道嚴永凡對“鹽政”到底了解多少,關于販賣私鹽的問題,江南地區應該更為猖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