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清就是無為老祖,他出生于一個世代為兵的軍旅家庭里,家境貧寒,世隸衛所軍籍。三歲喪母,七歲喪父,由叔嬸培育成人。
據聞青年時,羅清被朝廷征調到北直隸密云衛戍軍,生活艱苦貧乏,從此在荒山野嶺的邊塞,萌發了對宗教的追求,寄望于來世。
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退伍,開始云游四海。曾于各大寺廟打坐,兼修凈土宗與禪宗,覺得仍為不足。
于是自創教義,結合了佛教凈門白蓮宗與禪門臨濟宗、道家老莊思想與道教正一派、全真派教義,也吸納了儒家孝親愛人的說法,成立“無為教”,認為人都應該要虛靜無為,以便回歸到“真空家鄉”的“無生父母”身邊。
只聽馮保接著念道:“因無為教弟子眾多,又多是貧苦百姓,教中經費開支用度時常騰挪不開,這一塊兒便由小民負責。小民經營鳳臨閣掙錢,又鑄造假幣,甚至販賣過兒童。”
眾官員聽了,一個個震驚不已,都恨不得將李大龍生吞活剝。
“且慢。”朱翊镠抬手打斷。
馮保停下。
“無為教不是崇尚無為嗎?為何做些沒法亂紀乃至喪盡天良之事?”
“小民其實已經解釋過了。”李大龍也就是李彧回道,“為了錢,沒有錢,無為教組織根本無法運轉。”
“無為教到底是為了傳教,還是為禍蒼生?”朱翊镠呵斥道。
“準確地說是為了生存為了信念。”
“為了生存與信念就可做違法亂紀的事?朕且問你,無為教大管家是誰?”
“保定伯梁世勛。”
“你們果然是一伙人。”朱翊镠橫眉怒目,已是咬牙切齒了,“看來無為教中還有朝廷中人是不是?”
“小民不負責招收教徒,只是負責為教會組織提供經濟財源,但知道無為教中也有一些邊關將士。”
“為什么要與朕作對?”
“小民并未刻意針對陛下,誰當皇帝與小民無關。”
“保定伯梁世勛,包括梁世燊、梁赟他們也沒有嗎?窮苦百姓為了尋找心靈的寄托加入無為教還說得過去,可梁家為何也要加入?”
朱翊镠不大能理解,只能想到梁家人一直在尋機報復。
“或許他們有針對陛下之心吧?”李大龍不確定地道。
“這么說你也不清楚?”
“陛下,這一點小民真的不清楚。”
“朕知道梁世勛還活著,如今他人藏在哪里?”朱翊镠問。
“具體小民也不清楚,應該不是在密云就是在山東。”李大龍回答。
“無為教的總部就在密云,對嗎?”
因為無為老祖羅清的關系,朱翊镠這般推測道。
“是。”李大龍肯定地回答,他知道走到這一步已經不能撒謊了,再撒謊就只有死路一條。
“當初保定府搶劫張靜修孩子一案是否無為教所為?”
“是。”李大龍肯定地回答,繼而又補充道,“這就是小民懷疑梁家人或許有針對陛下之故。”
官員們一片唏噓,有些將目光投向李大龍,有些面面相覷,有些則是竊竊私語……原來苦苦追查的案子是無為教所為,果真與梁家有關。
“那歸德府那邊的案子呢?”朱翊镠又惱怒地問道。
“也是本教所為。”
“你身為無為教二當家,該知道無為教現有多少教徒,都分布在哪里?”
“小民剛已說過,不負責招收,但分布哪里,想必全國各地都有吧。”
“為何一個個都不怕死?”
這不光是朱翊镠感興趣的問題。在場官員無不感興趣,尤其是負責調查兩宗案子的劉守有與王象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