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渾身在顫抖。
陳太后從未見過這種情緒下的李太后,一時間也愣住了。
讓她再一次見識,或見證了朱翊鈞在李太后心目中的位置。
朱翊镠還跪在那里,此時此刻,語言又是顯得多么蒼白無力。
當然,朱翊镠也沒想多作辯解,朱翊鈞的死本就與他有關。
是他來到這個世界改變了原本的歷史軌跡,改變了朱翊鈞的命運。
雖然有著一個崇高,乃至冠冕堂皇的理由,但事實就是事實。
朱翊鈞因他而死。
如果不是他來,大明皇帝還是朱翊鈞,直至坐鎮四十八年后而終。
只不過那時的大明茍延殘喘,不是他想看到的大明而已。
盡管他原本沒想要朱翊鈞的命,給過機會,希望朱翊鈞能浴火重生,可惜朱翊鈞并沒有珍惜這個機會。
盡管他自以為是站在大局觀上,更有利于大明的前途與發展,等等綜合考量的結果,但不可否認朱翊鈞的死是因為他來到這個世界一手造成的。
故面對李太后瘋了似的怒吼,他能說什么呢?朱翊鈞是她兒子啊!
而且她在朱翊鈞身上的付出,要比他這個兒子不知多出多少倍。
忽然告訴她死了……
任誰也傷心,一時難以接受。
陳太后平復一下心情后,勸道:“妹妹,你冷靜些,镠兒選擇隱瞞,沒有及時告訴你,還不是因為太在乎你?皇后剛去世不久,镠兒心情已經夠糟了,每天有多少國家大事等著他?”
稍頓了頓。
陳太后接著道:“镠兒才十幾歲,他現在的年齡與鈞兒大婚那年相當,可妹妹平心而論,鈞兒讓咱操了多少心?而镠兒又讓咱操了多少心?镠兒自登基即位以來,還做得不夠好嗎?”
“妹妹,不要再給镠兒增加壓力了好嗎?”陳太后以懇求的語氣道,“镠兒也是你親生兒子,家和萬事興,妹妹要镠兒怎么做,才能讓你心里好受一些?”
聽到“親生兒子”時,李太后感覺身子搖搖欲墜似乎隨時都要倒下,一股說不出的落寞、傷心、無奈涌上心頭……
忽然,她凄然一笑,喃喃地道:“你們說得都對,我不該管也不該問,我就該每日誦經念佛閉門不出,兩耳不聞窗外事,何必管那么多問那么多,惹得你們不高興呢?我是誰?我是誰?”
說罷,像失了魂似的揚長而去。
“娘。”朱翊镠忙起身追趕。
陳太后也忙跟上去了。
“將你兩個孩子接走,我已經沒有心情照顧他們了。”李太后忽然停下,冷冷地道,但也沒有看朱翊镠。
“娘真的不能原諒孩兒嗎?”
“你為了大明的國祚,為了大明的子民,你的所作所為都是應該的,你沒有做錯什么,何來原諒?”
李太后面無表情地道,雖然她語氣平和,卻字字如刀,刺人心窩。
“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