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陛下要去建州一事……”申時行還惦記著,憂心忡忡的神情。不過他心里頭也清楚,擔憂歸擔憂,估計最終也改變不了皇上的決定。
“這件事朕考慮了很久,讓戚大帥或李總兵去支援,一來擔心他們去了會殺伐一方;二來擔心他們不能完全領會朕關于實現各民族團結、繁榮、進步的主旨;再者遼東以及關外的形勢復雜,朕要親自去部署一番。”
朱翊镠這會兒只給出三個理由,但其實遠遠不止這些。
可有些原因也不知道怎么解釋,解釋了他們也不一定明白。
比方說,他們肯定想不到努爾哈赤是大明的掘墓人。
更想不到小小日本欺負朝鮮,最后爆發抗日援朝。
這一戰中,大明調薊遼、宣府、大同、山西、陜西兵及福建、吳淞水兵援朝,又募川、漢兵等往援,幾乎傾巢而動,死傷無數。
雖然結局以勝利告終,但大明眾多優秀的將領(李如松與鄧子龍等)都犧牲了,以及精銳之師都遭到重創,讓大明元氣大傷。
這些怎么與申時行他們說?說不明白也解釋不清楚。
“朕知道你們擔心朕的安全問題,但與你們說心里話,番王在臺灣那邊一次兵變中死去,倘若朕也死了,大明王朝交給誰?所以朕的安全不用擔心,朕不會死也不能死。”
“陛下非去不可嗎?”申時行又道。
“目前在朕看來是這樣的。”朱翊镠確定地點了點頭。
“那陛下一定要計劃周全。”
“申先生放心,一定會。朕的命不是朕一個人的。”
“陛下這樣想,臣就放心了。”
“好,那就這樣,立太子一事可以下去先吹吹風,但朕去遼東、建州暫時不要說。”朱翊镠囑咐道。
“臣明白。”申時行與徐學謨異口同聲地回道,隨后退出東暖閣。
馮保心里美滋滋的,立太子一事基本議定,這也就意味著鄭妙謹以后的地位更加穩固,而他又一次以審時度勢的好眼光“得逞”了。
但話說回來,立鄭妙謹兒子為太子難道不是最好的選擇嗎?
“伴伴。”
“萬歲爺有何吩咐?”
“這下你心里美了吧?”朱翊镠笑問。
馮保自然明白朱翊镠說什么,笑著回道:“萬歲爺高瞻遠矚,其實奴婢不用擔心,也相信萬歲爺會做出最有利于朝局穩定的決定來,只是……”
“只是什么?”
“奴婢是怕慈圣太后娘娘回來,又得阻撓一番,她對鄭皇后一向抱有成見。”
“哎,也不知娘什么時候回來。”
“奴婢倒是覺得,什么時候回來倒在其次,關鍵是回來后的心態。”馮保咂摸著嘴說道。
朱翊镠點點頭,馮保不愧跟了李太后二十年的人。
正說著,陳炬急匆匆地來了,“萬歲爺,據東廠匯報,太后娘娘與王安已經回京了,馬上進宮。”
“是嗎?”朱翊镠豁然站起,“趕緊備轎,朕要親自去迎接。”
“萬歲爺,這樣怕是不好吧?”陳炬忙道,“慈圣太后娘娘可是微服出宮,外人還不知此情呢。”
“哦,忘了忘了,朕也要微服出宮迎接,快快,伴伴,準備。”
“奴婢遵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