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們也擔心一個大問題,就是萬一把努爾哈赤拿下,等大明皇帝來會不會怪罪他們?
如何向大明皇帝解釋?
畢竟,大明皇帝與努爾哈赤是師徒呢,總不能說假裝不知道吧?
哱承恩他們與努爾哈赤之間的私人恩怨還好些,是否知道努爾哈赤是大明皇帝的徒弟無所謂。
可尼堪外蘭不一樣,明知努爾哈赤奉旨統一建州女真,結果他不服,所以跳出來反對乃至付諸武力對決。
大明皇帝來了怎么解釋?反對努爾哈赤不等于是抗旨不遵嗎?
所以,更頭疼的人是尼堪外蘭,但時間又不允許他等待、多想、琢磨,必須盡快做出抉擇。
而且哱承恩一波人戰斗力強悍,這會兒他若妥協,必將失去這個盟友,屆時又打不過努爾哈赤了。
從這個角度,于尼堪外蘭而言,眼前確實是個絕佳的機會……那就與哱承恩他們一道干吧,大不了一死。
想通這一節,尼堪外蘭大喜,感覺勝利在向他招手似的,當晚便聯合哱承恩哱承寵他們一波人,第一次主動向努爾哈赤發起進攻。
無它,只想在大明皇帝到來之前將努爾哈赤先行拿下。
……
盡管朱翊镠特意不留時間與朝臣博弈,三天后便出發。
可反對他御駕親征的官員仍不在少數,有的制造輿論,有的請求覲見,有的上疏諫言……
朱翊镠一概沒有搭理。
反正朝臣隨便怎么來,也不會改變他御駕親征的決定。
出發前,朱翊镠還特意去張大學士府見了一次張居正。
因為需要交代的人都已交代過,張居正是剩下來的唯一一個。
朱翊镠與張居正刻意交代幾點。
第一,在他出征期間,軍事化改革與建設不能松懈,必須按部就班地一步一個腳印堅持下去。
第二,在他出征期間,時刻關注國家大事,并充分給予首輔申時行以最大限度的幫助與指導。
第三,在他出征期間,倘若遇到突發事件,需要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提出可行性的指導方針。
這三點,其中第一點是張居正一直在做的,第二第三點說白了還是因為申時行很多時候魄力不許,朱翊镠希望關鍵時刻張居正要表態。
治大國若烹小鮮——還是張居正比較擅長,申時行總感覺差點兒事。
張居正逐一點頭答應,并信誓旦旦地說,不會辜負陛下的囑咐,同時也問及為什么非得御駕親征。
倒不是反對,而是因為好奇。張居正清楚朱翊镠的性子與眼光,既然決定御駕親征,而且如此之急,肯定是有常人意想不到的原因。
在張居正面前,除了自己的身份來歷,朱翊镠基本沒有保留。
連努爾哈赤對大明的潛在威脅,還有小日本將要欺負朝鮮等,都一五一十地解釋了一遍。
解釋時,朱翊镠都當作是自己的預言以增強可信度,畢竟他的預言最后基本上都衍化為事實了。
在張居正面前好像,似乎也能解釋清楚,是因為張居正的政治眼光,要遠遠超過同時代的人。
這一點,朱翊镠由衷地佩服。
而在張居正沒有將朱翊镠當作“好朋友”前,張居正自己也是這樣認為的,直到后來才發現,原來朱翊镠比他高。
在張居正眼里,如果勉為其難地說他是一個超越同時代的人,那么朱翊镠就一定是超越了好幾個時代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