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眼皮子頓時直跳,感覺心跳陡然間也加快了。
“他娘的,什么鬼天氣!”王安氣憤地對天罵了一句。
“轟——”接著又是一聲驚雷。
因為白天看不到雨水,只聞雷聲也看不到閃電。
可到傍晚就不一樣了,又是閃電又是驚雷,一陣接著一陣。
王安感覺十分詭異,他眼皮子又直跳不停,是不是要出事兒的節奏?
餓了也顧不得吃飯,累了也顧不得休息,口干舌燥卻也只顧催馬前進,他恨不得即刻飛回紫禁城才好。
……
而此時此刻的紫禁城人聲嘈雜,公公、宮女、侍衛們奔走相告。
紫禁城的上空濃煙滾滾。
就在剛才傍晚時分,幾道閃電驚雷破空而至,乾清宮瞬間著火。
嚇得值守的近侍宮女們尖叫連連。
好在李太后與鄭皇后加派了近侍值守,才讓損失減小僅限于乾清宮,而沒有波及到交泰殿與坤寧宮。
乾清宮的火盡管最后被撲滅了,但里頭已經燒得不像樣子,烏黑一片。
紫禁城著火不是第一次。
在永樂皇帝與嘉靖皇帝執政期間都著過火,而且燒毀的宮殿更多。
這次若非提前有所提防,盡管李太后與鄭皇后,包括王安,也不知道到底提防什么,但加派了人手值守。
這次著火的具體原因尚未來得及追查,但有幾個現實的確容易引發火災。
第一紫禁城多以木頭結構為主,經年累月,干燥得不行,容易起火。
第二個因素常被忽略。宮里建筑用的木頭為了防止蟲蛀和腐朽,一般要干燥后用桐油浸泡一段時間,和當時造船的工序一樣,然后刷上大漆(這是天然漆,有毒,但刷在木制品上長期不受腐蝕)。這些工序具有耐腐蝕抗蟲蛀,使木制品的生命周期增長。但是這些木質結構宮殿群等于是油木一體,當然容易著火了,且不易撲滅。
還有防火措施也不到位,既沒有避雷裝置,也沒有防火墻,盛水的大水缸供水也不足等等原因……
所以在有明一朝,紫禁城里的宮殿著火,不是一次兩次。
相比較而言,這次的損失最小。
乾清宮著火的當晚,李太后與陳太后都不禁詫異地道:
“難道這才是镠兒提醒我們需要提防的地方?安全問題。”
“可他到底知不知道提防火災?倘若知道,該明確告知啊!”
“……”
而鄭妙謹十分敏感地感覺不妙,剛立太子不久,讓她代太子聽政,其實她就決定過一件事,那就是同意張泰征不必辭官回家守制三年。
不知遭遇多少朝臣反對,連首輔申時行都被彈劾攻擊了。
結果乾清宮著火……這種事兒,朝臣最喜歡聯想了。
想當初永樂皇帝時著火,當時朱棣和大臣們心里都認為這是天譴,因為他的皇位是搶奪而來的,不符合正統。
也有人認為朱棣強行遷都北京,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得罪了不少人。好多人認為這是不詳事件,甚至一度都有朝臣建議重新遷都回南京算了。
后來,嘉靖皇帝執政時又著火,不僅朝臣,就連嘉靖皇帝自己對這樣的天災都有想法。
第一,嘉靖皇帝是因為正德皇帝沒有后代,兄終弟及才做了皇帝。關鍵是他為了讓自己的父母追謚為太上皇(這樣不符合明朝的宗法禮制)和大臣們對干了好幾年,最終在嚴嵩的幫助下才算成功,他一直信任嚴嵩,迫害了好多忠良,這有違天和。
第二,嘉靖皇帝篤信道教,這樣的天譴事件,肯定影響了所謂的“道心”,故而,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上天對嘉靖皇帝的懲戒。
而這次火災,竟在這個節骨眼兒上降臨,又不知道朝臣會怎么說呢?朝臣可會找聯系了。
馮保也著急,著火的當晚,他整晚沒睡,就擔心有人居心叵測。
所以第二天一大清早,他就趕往坤寧宮,要與鄭妙謹合計合計,接下來肯定有人興風作浪,該如何應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