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領隊查看完兩座島嶼,即北隍城島與南隍城島之后,就發現了這個問題,島上的居民只口不提海盜,怎么問回答都是不知道。
這也不難理解,島上居民在自己利益無法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很難讓他們將海盜供出來。
即便這一帶有駐軍,居民因為害怕恐怕也不敢供出海盜。
申用嘉同樣發現了這個問題。
在他登陸大黑山島、小黑山島,并查問過后,便發現了島上的居民“不配合”這個問題。
外來人與島上的居民很難走心。
……
王象乾收到了李寧報告的難處,然后第一時間與朱翊镠溝通。
這確實是個問題。
盡管海軍的概念古已有之,但古代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不發達,海軍技術發展緩慢,使用木質槳帆戰船,一直延續了幾千年。船上戰斗人員,主要使用刀、矛、箭、戟、弩炮投擲器和早期的火器等進行交戰。
總而言之,所謂的“海軍”也是戰斗力低下,行動速度緩慢,故而對北方海域的海盜的威懾力極其有限,東南沿海尤其福建那邊要好一些。
而要改變這種狀況,還得等到蒸汽機的發明之后,還有冶金、機械和燃料工業的發展,使得造船的材料、動力裝置、武器裝備和建造工藝發生了根本變革,這樣才能為近代海軍技術奠定物質基礎,否則海上維和對于當下依舊是個大難題。
盡管這時候大明水師號稱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之一。
大明水師起源于元末朱元璋所部的兩大主力之一的巢湖水師。
到了公元1420年,即明成祖最鼎盛的時期,明朝水師擁有約3800艘船,其中1350艘巡船,1350艘戰船,還有駐扎在南京新江口基地的400艘大船和400艘運糧漕船,其中有250艘是遠洋寶船,此外明朝還擁有大量護洋巡江的警戒執法船和傳令船。
其總規模大約相當于10個西班牙無敵艦隊,而威名遠揚的鄭和船隊實際上只是強大的明帝國海軍的一支海上機動艦隊而已。
可見大明水師實力之強勁。
從元末朱元璋渡江戰役和鄱陽湖水戰開始,到鄭成功收復臺灣,明朝立國近三百年,大明水師未曾遭遇一敗。
但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中國古代軍事向來重陸戰而輕水戰,大明水師的光輝也就因此而被埋沒了。
“陛下,讓臣親自去查吧?”王象乾很著急,最近情緒低落身心俱疲。
朱翊镠搖頭,“你去怕也不頂用,這種狀況短時間內還無法改變。”
“那現在怎么辦?島上的居民都不配合,夫人與女兒所乘坐的船只都不知道去哪兒了?不會沉入海底吧?”
“渤海是淺海,最近天氣也沒有大風海浪,船只不至于沉沒海底。”
如果陸上真的毫無音訊,又能夠確定就是在海上失蹤的,那最有可能就是被海盜劫持了。
但這話朱翊镠放在心里,怕王象乾著急而沒有說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