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方使者到了。
朱翊镠帶著王象乾去接見。
本來對朝鮮方也沒抱多大希望,所以朱翊镠很淡然。
經過一番開導與解說,王象乾的態度也平和了許多。
原來皇上是要內緊外松,意思就是倭寇海盜可以隨便進來,但想出去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這樣一來,對外自然不能太強勢。
果不其然,如朱翊镠所料,朝鮮方對海上的控制十分薄弱,只是作為日本停靠的一個落腳點。
對于日本人在海上干什么勾當,他們一概不知,也不管。
朝鮮方一再申明,那些人干什么與他們無關,不過據他們查實,確實有朝鮮人為利益加入日本團隊,與他們一道參與海上劫掠活動。
對于從前的劫掠事件,朝鮮方都不知道日本人什么時候來什么時候走,這次若非大明通知,他們根本不知情,故而追查起來是一件難事。
朝鮮方只能承諾以后監督防范,再有日本船隊投靠朝鮮海岸,并向大明海域而來,會及時通知大明。
而對于這次海上劫掠事件,他們也在進一步調查中。并明確表態,大明有何要求,他們一定會全力配合。
總之,朝鮮方謙卑而誠懇,對大明表達了無比的友好與尊敬。
話都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了,朱翊镠本也沒抱多大希望,對朝鮮使者也就沒有提出什么出格的要求。
查案、抓日本人,還得靠自己。
朱翊镠只強調申明兩點:第一,務必防范日本的狼子野心,不能讓日本人過多的干預朝鮮方的事務。
第二,加強海權觀,本國海域與陸地都一樣,不容外來勢力隨便進入,尤其日本人還是進來行兇作案。
這時候朝鮮對日本的“縱容”,勢力固然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也是觀念上的問題,既沒有意識到日本人的野心,對海權觀也不夠重視。
這才讓日本逐漸嘗到了甜頭,不斷地向朝鮮滲透,最終野心暴露無遺,從而引發了兩國大戰。
朝鮮不得不請求大明支援,釀成萬歷三大征之一:抗日援朝。
這一戰對大明產生巨大影響,直接加快了大明退出歷史舞臺的步伐。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倘若一早朝鮮就意識到這個問題并加以防范,那么理論上這一戰是可以避免的。
當然也只是理論上。
畢竟小日本自擁有一定實力后,就從來沒有安分過,后續幾百年乃至今時今日都沒有一顆安分的心。
本性難移形容日本人再合適不過。
這是對于朝鮮方的交代。
而對于大明自己,必須加強鐵山與皮島一帶的海上治安管理。
這個任務已經按照計劃,交給李成梁的第五子李如梅。
因為朝鮮使者只為此事而來,故而表明自己方的態度,又聽完大明方的意見之后便離開了。
而王象乾得知朱翊镠的目標,更加堅定了配合朱翊镠與日本人玩到底的決心,當然還有信心。
只是議論完國家大事,回到自己值房,王象乾一想到女兒眼下的處境,又開始頭疼似裂了。
一直以來,他自認為愛女兒王姽婳要勝過愛兒子王與定。這次女兒出事的確影響他的情緒。
……
朱翊镠還是散衙后回總兵府。
剛一回來,徐文穎便笑著說:“姽婳妹妹想與皇上交心談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