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國家的主人?
聽得各部落首領面面相覷,心想不壓迫不歧視他們就不錯了,還讓他們參與管理國家事務、成為國家的主人嗎?
這個皇帝果然與眾不同!
朱翊镠繼續。
“入籍大明后,想去京城做官的,只要有責任有擔當有能力,朕表示熱烈歡迎。之前朕就說過,想去京城定居生活都可以,做官當然也不例外。”
“只是,以目前看,在大明入仕做官最為有效的方式依然還是科舉考試,所以朕希望諸位領導族人,在保證吃飽穿暖的前提下努力多讀書。”
“在座各位,也有許多精通漢語,倘若你們想做官,對于你們少數民族,朕還會適當放松限制而不會那么嚴格。這是朕對你們的另一個承諾。”
酒桌上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的確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觀點。
不僅在座各位女真族部落領袖感覺新鮮,于王象乾、李成梁他們遼東官員而言,也是首次聽朱翊镠這樣提及。
少數民族也是國家的主人,也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力,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做官,還要適當降低標準……
這話確實也只有皇帝本人才敢說。
而且只有朱翊镠這個皇帝。
換作其他皇帝恐怕想都不會想,最起碼考慮問題的角度就不一樣。
原來哪個皇帝想著與外族這樣和解誠心誠意接納他們請他們吃飯?
沒有。
也只有朱翊镠這樣想,這樣做,這樣不遺余力地去落實。
做事兒其實最難的是莫過于“落實”。
只聽朱翊镠接著又說道:“這是朕第二次邀請你們聚在一起,討論民族與民族該團結一致的問題,朕的政策方針想必你們現在也很清楚了,從未將你們當作外人,也從未想過出兵攻打你們,但前提是你們要識趣。”
朱翊镠該軟的時候軟,該硬的時候硬,掃視一圈兒后又道:
“朕今天就說這么多吧,你們有什么疑問可以請教王巡撫與李總兵,或者回去后以書信的形式反饋給朕。三天之后李總兵就要帶人去會你們。”
“記住,別不識趣,到時候不好看。”
說完,朱翊镠轉身離去。
離開大堂,陳炬弱弱地問道:“萬歲爺真的允許他們去京城做官兒嗎?”
“莫非陳公公以為朕欺騙他們?”朱翊镠反問。
“當然不是。”陳炬脫口而出,“奴婢只是想著萬歲爺膽大心細,竟讓外族人去京城做官兒。”
“都是自己人,不分內外。”
其實,朱翊镠一再強調這個觀點。
但很可惜,即便是陳炬,也經常還是忘記了,動不動將女真族、蒙古族視為外族——這樣說,意味著骨子里有一股排斥心理。
不過想想也是,讓他們短時間內接受,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讓他們不要總以為大明是天下第一是全世界的中心一樣。
“奴婢覺得萬歲爺這招兒確實妙!”陳炬不由得贊道。
“妙在哪兒?”朱翊镠問。
“第一,讓他們學習漢語以及漢族文化,這無疑有利于民族融合;第二,讓他們首領去京城做官,某種程度上對他們也是一種牽制吧。”
“難道就沒有壞處嗎?”朱翊镠又問。
“萬歲爺,壞處恐怕也是有的。”陳炬敏捷地道,“讓他們來京城做官,萬一他們族人要反,不是就有內應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