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張大學士府回來,申時行心情忽然感覺變好了許多。
盡管皇上不在京,他累得吐血,但如果皇上將遼東那邊的問題解決了,那這功勞肯定也有他一份。
皇上能夠安心坐鎮遼東,那必須得朝局穩定才行,他這個首輔的作用在這時候就體現出來了。
外界關于兒子的議論熱情也逐漸冷卻下來。本來也是,在成人的世界里,到了一定年紀會發現,除了家人,與其他人的關系基本可有可無。
誰還有心情一直議論別人?
但仍有讓他不怎么開心的事兒。
兒子答應可以續娶的消息倒是在京城傳開了,只是沒人來說媒。
感覺兒子失去一條右臂,還是受到很大影響,關鍵還是作畫的手。
而兒子左手作畫又不見任何起色。被人嫌棄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幸好兒子身邊還有兩位女子相陪。
夫人的心態也逐漸變了,慢慢試著接受郭三與陳珂玥兩位姑娘,時不時地會去嘉年華畫居看看。
……
楊巍從張大學士府回來,在反復思量皇上這道旨意的深意。
七十多歲高齡,朝中什么樣的事兒他沒經歷過?但皇帝如此重用少數民族官員,無論皇上出于什么目的,都堪稱是史無前例的。
作為四朝元老,楊巍隱隱感覺皇上這個舉措將改變歷史格局。
此時大明羈縻控制的,可不止努爾哈赤這一個部落首領。
倘若對努爾哈赤如此厚待,那對其他部落是不是也該如此?
總不能厚此薄彼吧?
如此一來,歷史的格局是不是將有可能被改變?
原來朝中只有漢族官員,以這樣的態勢發展,以后朝中是不是少數民族的官員將逐漸增多?
原來歷朝歷代的皇帝,可沒有如此的胸懷與魄力啊!
民族融合前進了一大步吧?
……
吳兌可以說比申時行、楊巍都先感受到皇上的神預測,當初泉州兵變就是他最先從朱翊镠口中得知。
吳兌可謂記憶猶新。
如今皇上預測努爾哈赤會危及大明江山的統治,他沒有任何懷疑。
而且他也清楚努爾哈赤的才能,不僅個人戰斗力彪悍,軍事領導能力尤為突出,這樣的人倘若有野心,當然得提防,留在張居正身邊最好不過。
張居正是用人的高手。
皇上不在京城,將努爾哈赤交給張居正讓人放心。
……
張居正沒想到朱翊镠的速度竟是如此之快,馬上就要將女真各部全都納入大明嗎?還要新建三大行省?
無疑讓他的思路更加開闊。
對待少數民族竟然可以用這樣一種方式去解決矛盾沖突。
前人都不敢想,更沒人敢這樣做。
原來都想著關,視少數民族為賊,拒之于門外;如今是放,讓他們投入到大明的懷抱當中,當作孩子一樣看待。
這是解決邊患問題的新思路。
可謂大膽之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