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達部的老巢在哈達城。
哈達部是女真族部落之一,因世居哈達河畔而聞名。
哈達部位于大明廣順關之外,而廣順關又有“南關”之稱。
此時哈達部為海西四部之一,與海西另外一部烏拉部同祖。
在萬歷二年,因李成梁捕獲建州右衛頭領王杲,明封王臺為龍虎將軍,認可王臺在哈達部的領袖地位。
王臺初年將哈達部治理得很好,但晚年生活腐化,民不堪苦,族人時常有叛投葉赫部之事,哈達部逐漸式微。
萬歷十年王臺去死,由他兒子岱善繼任,猛骨孛羅不滿,將其謀殺,從而篡位成為哈達部的首領。
王臺其他兒子不服,互相攻殺,哈達部的實力自然大打折扣。
而這一切李成梁可謂看在眼里,所以領兵五千便有信心滅掉哈達部。
即便哈達部請有另外八個部落的援軍一同抵抗,李成梁也不懼,發動兩次進攻,直指哈達部的老巢哈達城。
然而,畢竟客場作戰,又只有五千的兵力,兩次瘋狂進攻依然攻不下哈達城,所以李成梁他們才想到夜襲。
是夜,月黑風高。
一切準備就緒,只等夜深人靜。
出發前,李成梁也收到了消息,稱有三路人馬向哈達城匯聚。
第一路,是他兒子李如禎率領,從撫順關趕來;
第二路,是張學顏的部下孫守廉率領,從奴兒干都司趕來。孫守廉曾經也是他的副將,后被張學顏調走;
還有一路,是舒爾哈齊率領,從建州方向趕來。
其中李如禎領兵兩千,這差不多是撫順關所有的兵力。
孫守廉領兵一萬,這也是奴兒干都司的幾成兵力了。畢竟當初張學顏只帶兩萬精兵,后來招募也沒多大成效,陸陸續續送過去一些犯人。
舒爾哈齊率兵三千,建州女真眼下的兵力遠超過這些,但也不少了。
兵力多少不是李成梁在意的,本來他也沒指望援軍,對部下都是這么交代的,關鍵時刻要靠自己。
但他在意的是,為什么舒爾哈齊與孫守廉都來了?
李如禎支援他,在情理之中,打仗父子兵嘛。
孫守廉來援,他也能理解,畢竟曾經是他的副手。
可舒爾哈齊為什么來了?
莫非這是皇上的旨意?李成梁也只能這樣想了。
還有一個問題,他同樣感到費解。
從撫順關和從建州向哈達城趕來距離相當,得知開戰的消息也正常。
可在如此短的時間內,難道消息傳到奴兒干都司去了嗎?不然張學顏怎會派孫守廉領兵來援?
而且也在行軍的路上,除非他與猛骨孛羅剛一開干,那邊就得到消息,然后馬不停蹄地往這邊趕。
否則這個問題解釋不通。
不可能張學顏或孫守廉,提前預料到,他會與哈達部發生沖突,所以提前出兵吧?這絕不可能。
要說皇上有這個預言能力那還差不多,畢竟皇上有“神預測”之譽。
但不管他們是怎么來的,來的目的又是什么,總之來了就好。
這樣李成梁信心更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