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元年眼看就要過去了。
年底這陣子朱翊镠都比較輕松,因為身在遼東,京城的事兒他管不上,而遼東這邊又不用他管。
這天,王安的信到了。
信中除了告知海上被襲,以及緊張的海上局勢之外,還透露了朱常洛已經被送至臺灣的消息。
盡管鄭妙謹此前叮囑過,讓王安暫時不要告訴皇上此情。
但出于各方面的考慮,尤其是朱常洛已經被安全送至臺灣。
所以王安還是選擇說了。
想著反正皇上遲早要知道的,早知道心里頭早有打算。
這會兒朱常洛與他娘都已經送到臺灣來了,即便皇上有什么想法,也不可能再讓送回京吧。
……
朱翊镠看完信,沉默半晌。
將朱常洛送到臺灣,他倒是覺得也行,并沒有覺得哪兒不妥。
畢竟,把朱常洛留在皇宮里,原本就不利于朝局的穩定。
相信鄭妙謹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才會在他來遼東之際,不與他商量知會一聲,便直接將朱常洛送到臺灣。
即便王安不在信上特意交代,朱翊镠也知道這是鄭妙謹為他考慮。
以后就沒有人說他薄情寡義了,要說也只是說鄭妙謹。
但如果嚴格按照皇家的祖制,也無所謂薄情不薄情,皇室子弟本不該住皇宮,更何況以朱常洛現在的身份。
將朱常洛送到臺灣,也許更有利于朱常洛的成長。
眼下只差在臺灣的教育水平,肯定還不怎么滴。
畢竟才剛剛成立行省不久。
相比較將朱常洛送至臺灣一事,朱翊镠當然更在意海上被襲事件。
娘的,當初送朱常洛他爹去臺灣時就遭遇了海盜的襲擊。
這次又是什么人如此大膽?
關鍵是,時隔一年多,在朱翊镠的治理下,海上治安不是有所好轉嗎?
怎么還有唯恐天下不亂分子?
王安信上說,分明就是在挑釁,最有可能是日本人了。
而且起因或許還是因為他扣押了十八名日本海盜,日本方極為不滿,揚言要采取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措施。
娘的,這不是胡來嗎?
他抓的是海盜,有犯罪事實;可這次臺灣海峽襲擊事件,若果真是日本人所為,他們憑什么?
無緣無故開火襲擊?
朱翊镠異常的氣憤。
只可惜王安在信上說,當時為了顧及朱常洛的安全,所以沒有與對方殊死搏斗,讓人家開溜了。
故而沒有留下任何證據,能夠證明來者就是日本人。
無緣無故開火這種行為太惡劣。
必須追查到底。
朱翊镠讓田義擬了一道旨意,送往福建、臺灣那邊。
徹查這次襲擊事件,并加強海上治安,遇不明船只越過本朝海域而不通報者,可直接擊沉。
不然他們還以為咱好欺負呢。
如此一來,朱翊镠更不打算放日本那十八名海盜了。
盡管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朱翊镠與王安一樣,第一感覺就是日本人。
“萬歲爺,關于海上遇襲這事兒,需要與日本方交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