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去臺灣途中遇襲事件,以及對臺灣的考察都詳細敘說了一遍。
并著重強調臺灣的穩定沒問題,但發展依然任重道遠,畢竟臺灣是新建的行省,遠離大陸又資源緊缺,目前臺灣依然需要朝廷各方面的援助。
稟報完后,鄭妙謹稍一思索,便吩咐王安去找張居正一趟,讓王安將臺灣目前的局勢一五一十告知。
王安當然清楚張居正一直在暗中主持軍事改革,兵部尚書吳兌只是一個執行者,這在朝中重臣眼里已是公開的秘密了,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
為了提高吉林人的積極性,朱翊镠在新年伊始又頒發了一道旨意。
第一,免除泰和二年吉林行省整年的賦稅,各行各業都免稅一年。
這是一個很需要魄力的決策,因為全行業免稅便意味著,朝廷需要掏錢養著吉林行省所有公職人員。
第二,除了免稅,還鼓勵各地區人搭橋修路,這部分費用也由朝廷統一支出,而不用吉林行省承擔。
這又是一向惠民政策,而且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所需經費卻不需要吉林行省負責,讓許多人都不敢想。
這道旨意,兩項政策,無疑大大鼓舞了吉林人,一個個謝天謝地,無不感恩戴德,念泰和皇帝的好。
這道旨意,當然有利于吉林行省的發展,朱翊镠之所以敢頒發這樣的一道旨意,也是考慮到之前由內閣決定下來的一項政策:一對一支援。
關于一對一支援這項政策,當時在京城雖然是由王安提出來的。
但其實朱翊镠早就想過,只是王安與他想到一塊兒去了而已。
這是王安的能耐。不少問題與朱翊镠的想法是有點接近,不然也不會暗中授意王安指導朝中大事。
既然是王安提出來的,又被內閣確定下來,功勞記在王安頭上也行。
如果不是一對一支援,朱翊镠對旨意上的兩大政策也會掂量,畢竟免稅與搭橋修路需要承擔的費用太高。
這兩項費用,倘若都由國庫統一支出,恐怕戶部會感覺很吃力。
一對一支援雖然也是國家的錢,但支付方式不一樣,于國家壓力小。
這便是朱翊镠敢全年全行業免稅、敢為吉林搭橋修路掏錢的底氣所在。
對于新建的行省,前期朝廷政策肯定要傾斜,一對一支援是很好的方式。
盡管吉林行省這一切才剛剛開始,但相信蒙古族各部落會很快了解到。
一方面是鼓勵吉林人,另一方面也是為蒙古族人做表率。
朱翊镠依然希望和平推進,希望蒙古各部看到這個大勢所趨,不要逆歷史潮流而動,以免遭遇無妄之災。
邊境的問題必須盡快解決。
最好是一勞永逸地解決,否則時時刻刻還要提防邊患。
政策傾斜一點沒關系,就當是用在每年的軍費開支上,為了防御邊患,不知花銷大明多少銀兩呢。
關鍵是還沒有什么效果,在此之前遼東連年有戰嘛,非但如此,還給了女真族強勢崛起的機會。
女真族也就是現在的滿族主體,當然可以崛起,但必須是以大明子民的身份崛起,而不是獨立于大明政權之外又反攻大明的新興勢力崛起。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大明的邊患問題其實從未真正解決,不然也不會被大清推翻取而代之。
如果僅從這個意義上說,朱翊镠維護的也不是什么明正統,而是維護最適合大明發展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