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人幾乎全部被納入大明,成為大明一份子。用朱翊镠的話說,就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而且各部落軍權也都交給大明,接受大明的統一編制。
既然如此,那“遼東邊墻”還有存在的意義嗎?當初建立遼東邊墻,修建大大小小的城堡,就是為了抵御女真族、蒙古族的入侵、犯邊。
蒙古族各部暫時尚未入籍大明,但女真族各部已經接受大明,并被統一改造成滿族。先不管蒙古族那邊,防范抵御原女真族的遼東邊墻要拆吧?
不然,還是像防賊一樣防著,怎么叫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拆除遼東邊墻也是幾乎所有滿族人的要求。他們當然希望拆。
畢竟遼東邊墻是針對他們而建。如今強烈要求拆除的理由也很簡單:既然是一家人,就不應該有隔閡嘛。
可對于遼東人而言,自然不希望拆除,因為他們對慣于犯邊的女真族人并沒有足夠的信心。
為了這件事,吉林巡撫王承勛還特意來遼陽請示。
最近有關“遼東邊墻”的各種議論,朱翊镠也聽到了許多。
在一番思索與考量之后,朱翊镠覺得還是不要拆除邊墻。
對這個回復,王承勛還有點詫異。
因為在他眼里,皇上是一個很開明的人,而且尤其注重各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而遼東邊墻實際上正是阻止漢族人與外族人的交流與融合。
所以想著皇上應該贊同拆除遼東邊墻啊,為什么依然不同意呢?
“好不容易建起來,又拆了干嘛?”朱翊镠自有一番了解,耐心地對王承勛解釋道,“遼東邊墻拆倒不必拆了,當作文物參觀便是。”
“況且,只要持有大明身份證,都可出入自由,遼東邊墻也不限制兩邊人的進出,拆不拆其實又有多大影響呢?為什么一定要拆?”
“可是陛下,不拆他們感覺生分,好像他們依然是外族人。”身為吉林第一任巡撫,王承勛也傾向于拆。
朱翊镠仍堅持道:“當初建立遼東邊墻,是不讓女真族與蒙古族人跨過,如今可以隨便跨入,為何一定要拆呢?當作一道風景參觀不好嗎?”
“好,那臣回去與他們解釋。”王承勛感覺自己已經領會到了皇上的意旨,也就不再多說什么了。
“嗯,遼東邊墻存在的意義,已經變得與從前不一樣。”朱翊镠又進一步解釋道,“那只是一種外在的形式,不要強加太多的意義,關鍵在于我們的內心,不要將遼東邊墻當作一種阻礙便是,這樣看,拆不拆到底有多重要?”
“臣明白。”王承勛點了點頭。
“對兩族人有利的事情,朕一定會不遺余力地去做。”朱翊镠接著又信誓旦旦地道,“而對于這種形式上的東西,何必再去浪費人力物力財力去拆?”
“陛下言之有理!”
“還是讓他們多關注生產,利用這個好機會多努力掙錢,發展生產提高生活水平才是當前第一要務。”朱翊镠又語重心長地囑咐道。
“明白,臣一定將陛下剛才的話,如實告知吉林人。”
“嗯。”朱翊镠欣慰地點了點頭。
“陛下,臣這次來其實還有一件事兒想請教陛下。”
“說。”
“臣擔任吉林巡撫這段時間里,總不斷有人問及,滿族是否有必要統一自己的文字語言?”
不得不說,這是個好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