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可以保證嗎?”
“基本上可以。”朱翊镠道,“雖然不如新鮮的人參,但勝在保存長久,這應該是以后保存人參的常用方法。”
“他們怎么都沒有想到呢?”王承勛覺得說出來好像,確實也很簡單。
“世事難的往往是首創,第一次。”
“這是陛下的首創嗎?”
“嗯,算是吧。”朱翊镠這時候也“厚顏無恥”了一次。
“那臣回去告訴他們就這樣做。”
“好。”朱翊镠又囑咐道,“一對一支援的各個府衙,要嚴格落實下來,不允許他們開空頭支票。”
“臣知悉。”
“泰和二年,朕希望看到吉林行省無論哪個方面,都有一個質的飛躍。”
“臣正在努力中,爭取不負陛下之厚望!”王承勛嘴上信誓旦旦地回道,心里還想著,皇上果然是個百事通哈,似乎就沒有皇上不知道的事兒。
大到民族政策,小到人參賤賣,只要一說,皇上都知道怎么解決。
簡直太神奇!
這樣,確實也給了王承勛很大的信心與底氣,只需按照皇上的政策方針勇往直前鉚勁兒干就是了。
王承勛心滿意足地離開遼陽。
朱翊镠也很欣慰,雖然與王承勛只是看似簡單的一次談話,但王承勛提出來的兩個問題,實際上對于當前吉林行省局勢的穩定尤為重要。
統一創制滿文就不用說了。
即便是販賣人參的問題,雖然在王承勛的口中是“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兒,可朱翊镠清楚這也是大事兒。
據各種史料記載,明朝官員談到滿族興起的原因時,幾乎都強調貿易的作用。努爾哈赤曾多次前往北京朝貢,以換取急需的各種物資。
哪怕是在努爾哈赤勢頭強勁,與明朝的關系已經相當緊張的時候,也依然冒險去往北京,只因為對明朝貿易的嚴重依賴,離不開大明。
所以對于滿族人而言,貿易可不是小事兒,關乎滿族的穩定發展。
除了創制滿文,發明煮曬法等,努爾哈赤對滿族還有一個巨大的貢獻,就是創立旗制以管理族人。
旗制來源于滿族人的狩獵生產,努爾哈赤借鑒滿族民間的圍獵組織,起初編設為四旗,即黃白紅藍。
后來又擴展為八旗。
八旗制度具有行政、軍事、生產三項基本職能。
所有滿族人全部編入八旗之中,由八旗來管理,因此八旗制度具有行政職能。他們出則作戰,入則耕田,都是以旗為單位,故而八旗制度又有軍事和生產的職能。
歷史上正是八旗制度的創立,使得滿族人能夠嚴密地組織起來,既增加了行政效率,又提高了戰斗力,密切了合作意識,加強了民族凝聚力。
與當時腐朽落后的大明軍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朱翊镠來,滿文可以創制,煮曬法也可以借鑒學習,八旗制度就要被他打入冷宮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