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刻的王象乾,正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自己值房里沉思。
李成梁誓要立即對蒙古科爾沁部用兵,他的確點頭同意了。
該教訓教訓蒙古科爾沁部,這一點他與李成梁意見一致。
若不強悍點,他們還以為大明無能或皇上只是恐嚇他們呢。
孩子忒不聽話,有時候就得拿鞭子抽他們幾下,讓孩子長長記性,讓孩子明白什么事兒不能做。
王象乾自認他骨子里也是一個強悍的人。可他也明白皇上對待蒙古各部的原則:不到迫不得已不用兵。
但他也清楚皇上另一個心意:大明許多官員自以為大明天下第一,好像沒有什么人可以與之抗衡。
這是皇上一直警惕,哦,準確地說應該是批判的一個觀點。
皇上認為大明雖強,但并非天下無敵,甚至許多方面都表現出了頹勢,比如政治、經濟、軍事等……
而這一點大明許多官員都沒有意識到,李成梁就是一個典型代表。
曾經就這個問題,王象乾還與皇上特意交流過,李成梁就是認為遼東軍似乎無往不勝無所不能。
收服女真各部時,確實也讓李成梁更加確信這一點,好像真是這樣的,用幾千人就踏平了哈達部。
但其實,事實并非如此。
對此,王象乾看得很清楚,倘若當時不是另外三路大軍齊聚哈達城,李成梁恐怕要遭遇生平滑鐵盧之戰。
包括之前李成梁出兵建州女真,那是因為皇上的威風,努爾哈赤不想冒險抵抗,所以兩軍才沒有交鋒。
并不是因為遼東軍無往不勝。
說得不好聽點,這時候的李成梁是借助皇上的威風,狐假虎威而已。
人,有時候需要遇點挫折,倘若順利的時間太久了,容易滋生盲目自大的情緒,對未來的發展并不好。
這個對李成梁一樣適用。
而這一點皇上早已經指出來了,李成梁自己或許尚不知覺,但王象乾很清楚,不然皇上也不會督促他致力改革。
可越是這樣,在李成梁眼里,或許就越是要證明自己:出兵建州,出兵女真各部,踏平哈達部,如今又要出兵蒙古科爾沁部……
王象乾有一種感覺,這都可以看作是李成梁的自證之路,證明女真、蒙古各部就不是他的對手,他完全有能力想收拾誰就收拾誰。
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李成梁真有這樣的統治力嗎?
倘若真的有,在此之前的遼東就不會連年有戰了吧?
所以,王象乾當然更認可皇上的觀點:遼東軍雖然強悍,但還并沒有達到天下無敵無往不勝的地步。
否則,皇上為什么要坐鎮遼東?
皇上一向高瞻遠矚,坐鎮遼東不就是擔心李成梁應付不過來嗎?
而這一點,李成梁似乎并沒有意識到,或者說即便意識到了,心里也一定是不服氣的,所以要急著證明。
那就讓他再證明一次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