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方面,戚繼光恐怕僅次于當時江陵城三老了,即張居正、馮保與潘季馴——他們與朱翊镠相處的時間長。
所以戚繼光不像張學顏、舒爾哈齊那般納悶兒,他第一時間猜到朱翊镠之前沒有下旨出兵增援李成梁,想必事出有因,而最大的可能就是不在。
以他對朱翊镠的了解,德嬪趙靈素如此年輕便香消玉損,所以猜想朱翊镠應該是偷偷回京了。
也正因如此,李成梁才會出兵,以致最后兵敗。
戚繼光一下子便猜到,心中本有的疑慮自然迎刃而解。
這次征討科爾沁部,他決定親自出馬,戚家軍已經很久沒有作戰了。
……
李成梁心無旁騖地練兵。
在許多人眼里,他是為了報仇。
但其實主要原因不是,對于久違的失敗,他現在看得并不重。
加強練兵的主要原因,是他已經意識到遼軍的問題,遼軍與邊外各部落的戰斗力并沒有拉開差距。
從前不過是他自視甚高罷了,總以為遼軍無往不勝。
尤其是與朱翊镠一席長談后,讓他更是認識到這個問題,所以這些日子里他一直都在忘我的練兵。
至于挽回自己失敗的榮譽,現在他還真沒有放在心上。
再說,人家科爾沁部當時也沒打算取他性命,以當時的情形,倘若真將他們往死里打,估計會全軍覆沒。
而且,朱翊镠的態度很明確,說了御駕親征的目的不是踏平科爾沁部,只是為了表明收服蒙古各部的決心。
當然,如果執迷不悟,誓要與大明為敵,那肯定也不會客氣。
……
相對于其他三路大軍的統帥,朱翊镠倒是一顆平常心。
動兵并不是他希望看到的。他一直秉持和平推進的原則方針。
只是,絕不允許跳脫大明之外建立自己的政權。
倘若走努爾哈赤的路子,愿意配合接受大明的改造,那固然很好,否則只能以武力解決。
這時候征討科爾沁部的消息,肯定早已經傳達過去了。
就看科爾沁部接下來如何選擇。
徐文穎比較擔心。女人天生比男人害怕戰爭,男人總有征服的欲望。
“這次御駕親征,你不會真的與人短兵相接吧?”徐文穎關切地問道。
“那應該不會,御駕親征只是為了提升士氣。”朱翊镠很有自知之明。出謀獻策他在行,上戰場打仗可不是他的拿手好戲。他可不想再掛一次。
所以這次總指揮雖然是他,但只是名義上的,四路大軍各有主帥,除了三大營他自己統領的這一路,其他三路大軍上了戰場后就不必聽他指揮。
“戰場風云激變,你不要去冒險,別的皇帝都坐皇宮里享受,你跑回來就已經是另類了。”徐文穎囑咐道。
“放心,有戚大帥、李總兵大明兩大神將參加,我不會有事的。”
如果這樣的配置還拿不下蒙古科爾沁部,那談什么收服蒙古各部?
對此,朱翊镠還是很有信心。
再說,打仗又不是單純拼兵力,還受到許多其它因素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