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路大軍征討的威力還是巨大,蒙古科爾沁部已經未戰先慌。
要知道戚繼光鎮守薊鎮十幾年太平無事,可以說令蒙古部落聞風喪膽,不敢與戚家軍正面對抗。
而李成梁鎮守遼東十幾年,雖然連年有戰,可也只因打拉結合的政策,李成梁是能與戚繼光媲美的軍事家。
再加上原建州女真的舒爾哈齊,僅次于努爾哈赤的軍事天才。
還有皇上御駕親征……
毫無疑問,這四路大軍代表了正北及東北方向的最精銳的部隊。
科爾沁部不慌才怪呢?無論將士還是百姓,無不提心吊膽,都擔心會走上女真族哈達部那樣的不歸路。
況且,當初哈達部走上一條不歸路也有科爾沁部慫恿的緣故。
這筆賬大明明確說了也要算,而且必須算在科爾沁部頭上。
半個月時間只剩下最后三天了。
三天之后,大明四路大軍就要開過來,科爾沁部上上下下都顯得異常的緊張,反戰的情緒也逐漸高漲。
軍心、民心都開始有點亂了。
尤其是一想到哈達部被踏平,更是覺得即將面臨一場大災難。
盡管哈達部的實力無法與科爾沁部相提并論,但以科爾沁部的實力確實也無法與大明相抗衡呀。
原本就有小部分人反對以任何形式與大明作對,看看眼下的女真族人,全部入籍大明后日子好過多了。
何必要挑起戰爭呢?
入籍大明,然后到到大明的無償支援,安心謀發展,把日子過好,難道不比戰爭兩敗俱傷強嗎?
本與大明就是骨肉相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嘛,蒙古族又不是沒有統治過中原?被趕到邊外是實力不如人家,王朝的更替本就是勝者為王。
如今大明誠心誠意接納蒙古各部組成自一家,對有些蒙古族人來說,這不挺好的嗎?有什么壞處呢?
……
遼陽總兵府。
朱翊镠召來王象乾與李成梁,在做最后的動員與囑咐。
三天之后就要出兵了。
這次征討要讓科爾沁部看到大明的決心。收服科爾沁部后,北及東北邊的蒙古各部基本就能穩定下來。
李成梁已經做好了準備,雖然他的勝負欲已經沒有之前強烈了,但現在已經領會到朱翊镠的意旨。
自然而然明白這次征討科爾沁部的意義,不是因為上次失敗去復仇,更不是為了踏平科爾沁部,而是為了強勢地昭示新興的民族政策。
所以李成梁心態上發生了改變。
而且最近勤于練兵,在信心上也增加了一大截,既能正確地認識自己,又能正確地認識別人。
這次張學顏派舒爾哈齊領軍,提前兩天發兵,也就是明天發兵,而戚繼光后天發兵,屆時與朱翊镠、李成梁兩路大軍在科爾沁草原會合。
這次后勤保障工作由王象乾全權負責,皇上御駕親征不容有失。
“眼下科爾沁部的境況不樂觀吧?”朱翊镠笑問王象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