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爾哈齊依據朱翊镠的指示,領兵五千,帶著翁果岱出發了。
首先與戚繼光與李成梁會合。
然后拉著翁果岱像游街似的游走于科爾沁部各個地區,其目的就是散布翁果岱已經回來的消息,同時宣揚皇上主張推行的民族政策。
看看科爾沁部是什么反應。
科爾沁部大軍退出通遼城后,也不知道他們躲哪兒去了,反正戚繼光沒有追上,這會兒明軍駐扎在通遼城。
戚繼光與李成梁準備將朱翊镠接過來,商量下一步如何行動。
是要一座城一座城地攻打,然后占領再駐軍,直至科爾沁部臣服為止,還是說有其它的什么辦法。
這個當然需要請示朱翊镠了。
朱翊镠收到戚繼光的信息后,也沒有猶豫,立即領兵進駐通遼城。
收服科爾沁部,朱翊镠確實已經做好了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
可以說,暫時駐軍通遼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既符合朱翊镠的心意,又符合他的戰略部署。
此時的通遼城雖然還十分破落,但總比駐軍野外要強。
進駐之后,朱翊镠便立即與戚繼光和李成梁坐下來商議。
首先,朱翊镠便告訴他們,做好持久戰的準備,事已至此,這一戰更是只能勝而不能敗了。
戚繼光與李成梁心領神會。
其次,朱翊镠還告訴他們,已經準備聯合與科爾沁部相鄰的幾個部落,對科爾沁部同時進行包抄,讓他們往后無處可去,也無路可退。
戚繼光與李成梁贊不絕口。
只是都擔心一個問題:與科爾沁部相鄰的幾個部落是否會答應?
“其實朕也沒有多大把握。”朱翊镠謹慎地道,“所以派猛骨孛羅與哱云幾個人先充當使者去探探他們的口風。”
反正駐扎進通遼城,已經做好了長久戰的準備,時間不急,也不怕科爾沁部故意耗廢明軍。
“但陛下,如此一來,遼東后勤方面的壓力會很大。”李成梁擔憂地道,畢竟遼東有幾斤幾兩他最清楚。
“知道,朕已經派人通知田公公,讓他向朝廷求助。”
朱翊镠已經知道徐文穎向朝廷求助過一次。但徐文穎求助時,是以她自己的名義,這次是以朱翊镠的名義。沒辦法,遼東的經濟實力擺在那兒。
“臣記得兵部尚書吳兌曾經提出過以戰養戰的理論,不知這里是否可行?”戚繼光忽然想到以戰養戰。
朱翊镠搖了搖頭道:“這里太窮,恐怕行不通,奴兒干都司是有海域,可以與日本等國做生意,可這里還不行,他們原本就都指望大明。”
繼而,朱翊镠又說道:“沒關系,就請求朝廷支援吧,也沒什么不好,就當是軍費開支,成功解決邊患問題,以后就不用如此費心費力又費財了。”
戚繼光與李成梁都點頭表示認可。
站在歷史的角度,邊患問題遲早需要解決,不可能這樣一直拖著。
越早解決對大明越是有利,以后就可以一心一意求發展了。
這樣,相當于對付科爾沁部的總體戰略已經確定下來了。
第一,準備打持久戰,反正不收服科爾沁部便不班師。
第二,聯合與科爾沁部相鄰的其他各部,對科爾沁部進行包抄、孤立,讓科爾沁部最后避無可避。
至于翁果岱那條線,朱翊镠已經不抱希望,沒有列入他的計劃中。
畢竟既不清楚翁果岱是否真心悔悟愿意與大明合作,又不清楚翁果岱如今在科爾沁部還有多大的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