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人類的戰爭,無論勝敗最后歸屬哪一方,其實都沒有贏家。
這也是為什么朱翊镠極其不愿意以戰爭的方式來推進民族政策。
與科爾沁部一戰,明軍當然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朱翊镠所率領的一萬精兵從一開始就沒有參戰。
由于科爾沁部逃亡至此,而明軍是追來的,戰車炮火等較為現代的武器都沒派上用場,幾近貼身肉搏。
顯然,明軍精銳部隊要更勝一籌。
科爾沁部自己也意識到了,不然他們也不會選擇逃。
只是沒想到大明決心如此之強,寧可追到俄羅斯境內,也不放過他們。
最終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死傷過半,鮮血染遍了這片土地。
新一任大汗土謝圖汗奧巴被生擒,而上一任大汗翁果岱自殺身亡。
余下的人被迫繳械投降。
這場戰役雖然明軍取得壓倒性的勝利,但也不是沒有傷亡,同樣有四千多將士在這場戰役中喪生。
俄羅斯軍方派來的四千部隊,明軍趕到讓他們緩了一口氣,但剛一開始就被科爾沁部殺了八百多人。
所以一場戰役根本沒有贏家。
這是朱翊镠最不愿看到的方式,即便領軍追來,也還是希望科爾沁部大軍投降,不要做無謂的抵抗。
但很可惜所有努力都以失敗告終。
也不知道在此之后,科爾沁部活下來的人是否能從中吸取教訓。
翁果岱的死到底對科爾沁部活下來的人有多大警示意義也不得而知。
反正看現場,感覺意義不大,不僅科爾沁部放棄抵抗的將士沒有反應,就連自己兒子土謝圖汗奧巴都沒有。
對此,朱翊镠表示遺憾。
像舒爾哈齊更是憤怒,感覺科爾沁部這些人都特么已經麻木不仁了。
尤其是對土謝圖汗奧巴這家伙,小小年紀沒想到竟是如此冷漠。
自己親爹死在面前,而且多多少少還與他有關,居然沒有喚起他一絲悲傷與同情,更別說眼淚了。
也許,是因為還沒有從剛才一場大戰中緩過勁兒來吧。
科爾沁部有幸活著的人,接下來都需要冷靜地想一想。
趁大家還在清理現場,朱翊镠決定會見俄羅斯軍方代表。
之前就已經商量好了,這次兩國要簽署一份互不侵犯的條約。
意味著首先必須明確大明與俄羅斯的邊界,這一點需要達成共識。
俄羅斯軍方非常感謝,他們當然樂見其成,多年來其邊境地帶都被蒙古族占領,可由于俄羅斯地域廣闊,加上實力不允許,實在應付不過來。
這次朱翊镠可謂幫他們一個大忙。
不僅領軍來驅逐科爾沁部大軍,還與他們簽署互不侵犯的條約。
以后至少與蒙古族交界的地帶,不用再擔心被占領了。
此時此刻俄羅斯確實還沒有實力入侵別的國家,國內與日本一樣,這時候正亂著,當然要感謝大明了。
來之前朱翊镠還想著,是否要去見俄羅斯國王一面,既然軍方代表來了可以做主,朱翊镠也就取消計劃。
科爾沁部的問題還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去解決,時間緊迫啊。
眼看徐文穎就要生了,之前就是計劃趕在孩子出生前趕回遼陽。
與俄羅斯軍方簽完條約協議后,他們就客客氣氣地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