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為了部落的穩定與大明的友好,我又不得不接受。”
“想當初,俺答汗死后,繼子黃臺吉要娶我,我惱羞成怒,率領一萬精兵出逃,結果被追回來,大明又派使者一再勸說,要以大局為重。”
“我也知道自己關乎大明與土默特部邊境的穩定,深知責任重大,所以回去與黃臺吉成親,后來黃臺吉病逝,我又被迫與他兒子成親……”
“哎!我從未自己這一生居然嫁給爺孫三輩,不知陛下是否能理解我心中的苦楚?又或許在漢族文化看來,我這不是一個天大的笑話嗎?”
三娘子眼睛濕潤了。
看得出來滿眼的落寞之情。
朱翊镠盡管表示可以理解,但他所理解的苦,與三娘子心中的苦,指定不同,豈能一樣?
只聽三娘子接著說道:“倘若我不是因為自小接受漢族文化,或許這樣的經歷也不會讓我如此痛苦吧,冥冥之中似乎這是老天爺的安排。”
“這樣看,三娘子對黃臺吉與扯力克都談不上相濡以沫的愛情?”
雖然朱翊镠覺得這樣問不妥,但還是口由心發地問出來了。
“愛情?”三娘子搖了搖頭,“不瞞陛下說,即便是俺答汗也不是我理想中的愛情。陛下肯定清楚,我嫁給俺答汗時才二十歲,而俺答汗六十七歲,當我爺爺都綽綽有余。陛下覺得我這輩子,會有相濡以沫的愛情嗎?”
“朕的確是為你感到心疼,但這也正是朕欽佩你的地方,你深明大義,為了部落與大明而不顧個人感受。一句謝謝不足以表達朕對你的感激。”
朱翊镠由衷地說道。
三娘子凄然一笑,道:“我這輩子就這樣了,很快就是四十歲的老女人,相濡以沫的愛情不指望,所以我只能一門心思撲到部落的政務上,平時忙起來最好,這樣就不用多想其他事了。”
“而愛情事兒是我最不愿意想的。”三娘子接著又落寞地補充一句。
朱翊镠也算有心問及,希望三娘子袒露自己的心聲,因為這樣才算是一個真實的人,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有著七情六欲也有遺憾的人。
而不是像某些書籍,似乎只想寫她為大明做出偉大貢獻的一面,而她的內心世界卻被完全忽略了。
三娘子的貢獻,無論對蒙古族還是對漢族,都不可磨滅。
可真有幾人能懂得她的心呢?又有幾人真正關心過?
或許,吳兌算是其中一個吧,戚繼光勉強也算得上是。
毋庸置疑,三娘子的內心一定非常強大,但夜深人靜時她的感受肯定也很痛,甚至會偷偷落淚,就像此刻提及時她的眼圈兒一直是紅的。
外人看到的更多是她光鮮亮麗、有魄力允文允武的一面。
但她與常人一樣,內心也有失落遺憾無奈的一面。
“不會怪朕問起你的心事兒吧?”朱翊镠輕輕地問道。
“當然不會,陛下說了是關心我,而且我將心里話說出來,也好受一些,多謝陛下愿意傾聽。”
“說多謝的人應該是朕,多謝你將心里話坦誠地說出來。”
“朋友嘛。”
“朕這個朋友想幫幫你啊!”
“陛下怎么幫?陛下想幫我什么?”三娘子忙問。
……
。